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一名巡检员一天一班只能检查6—10个基杆塔,而无人机只需20多分钟便可完成人工一天的巡检量,大幅提升巡检效率,提升了设备状态的管控能力。与人工巡线相比,无人机巡检更适合应用在山区、湖泊、矿区等地区的输电线路。这些地区地形复杂,人工巡检费时多、效率低,而无人机巡检正好弥补了人工巡线的不足,可装载可见光照相机、可见光摄像机、红外热像仪等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利用自身独特的空中检测角度优势,从不同角度拍摄图像,使巡检数据资料更加完整,并能及时将现场情况传回地面控制中心。
例如,在我国华南、西南等地区,无人机巡检具有人工地面巡检无法企及的优势。每到夏季,台风、暴雨、洪水较多,输电线路经行地区可能出现山体塌方、滑坡,道路泥泞甚至中断,巡检人员、车辆无法及时抵达现场。相比之下,无人机巡检能迅速出动,及时发现缺陷、传送相关信息,并能发现许多地面目测观察难以发现的缺陷,如铁塔塔顶锈蚀、导线上的雷击点、导线或地线断股等,使线路维护单位能够及时抢修,消除缺陷。
国网运维检修部相关人士曾指出:“建立直升机、无人机和人工巡检相互协同的新型巡检模式是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迫切需要。”如可首先采用固定翼无人机巡检系统对输电线路进行快速、大范围的巡检,一旦发现异常,再用无人直升机巡检系统前往异常点进行精细巡检。对于检测到的缺陷,无人直升机可搭载线路作业机器人开展消缺工作。实践证明,这种输电线路的多维度巡检作业模式可极大提升线路运行维护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