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
“区域互备”全力支撑“大运行”体系
江苏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区域互备”。什么是“区域互备”?“举个例子,镇江和南京互为备用,就是当南京调度系统出现问题时,镇江调度可以完全接替南京调度的功能,反之亦然。”国网江苏电力自动化处处长徐春雷说。
早在2012年,江苏电网调度自动化专业的专家就已提出“区域互备”这个想法。他们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不仅深入分析了江苏省内的系统运行情况,从组织、技术、经济、外部环境等方面论证了建设区域电网调度技术支持平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也对比了国内外先进运行经验,提出了建议实施方案。
随着江苏电网“大运行”体系的实施和深化,各地区系统间的数据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共享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次全省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工程建设就是一次良好的实践。
“区域互备的实现带来的效益也显而易见。”徐春雷介绍,对于现有的EMS系统来说,可以部分突破按“行政区域”划分地调机构的限制,从自动化系统建设方面,实现更大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发掘区域内各类资源的共享潜力,可以有效提升集约化水平。同时,还可以提升调度备用系统的应急保障水平,提高系统抵御各类事故、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区域电网后,可以根据技术、通信、人力资源等条件来决定系统建设点。选择总体条件最优的地调建设主系统,选择总体条件次优的地调建设备用系统。相对于目前备用系统只能建在县级供电公司的情况,可以有效提升备用系统的保障能力。”徐春雷说。
此外,“区域互备”可以使自动化部门与检修公司之间的联系更顺畅,更有利于设备消缺等日常工作的开展。区域调度的分区与检修分区直接对应,既有利于纵向的“条”管理,也便于横向的“块”对接。
不仅如此,“区域互备”还可以提升自动化部门多方面工作的绩效。比如,随着EMS系统数量的减少,可以从自动化部门选择一批学历较高、业务基本功扎实的人员,使运维队伍更加精干高效,利于系统建设和运维专业管理的精细化;通过区域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自动化故障运维能力。目前各地调自动化部门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只能根据内部信息判断故障原因。建设区域系统后,区域内各调度均可以利用整个区域电网的模型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更全面可信。各地对调度员进行培训时,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系统,使得区域内各调度联合演习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