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黑色横线表示任意时间最大的用电需求量,大约为8500万千瓦(未来不会有太大变化)。这表明,目前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已经与这个最大需求值大致持平。在天晴、风大的情况下,目前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已经能够满足整个国家对电力的需求。
但众所周知,靠天吃饭不仅不靠谱,而且变数非常大。所以,一个可靠的能源供应系统不仅需要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而且需要常规电厂(主要靠天然气发电)具备更多的备用容量,来确保电力总是能满足需求。正如上图所显示的,2050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800亿瓦,几乎是最大需求值的两倍。到那时,德国的目标是80%的电力供应来自可再生能源(具体的可再生电力数字要看常规供电的总量)。
与其他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国家一样,德国政府为实现这一巨大转型采取了各种措施。可再生能源不产生碳排放,不依赖化石燃料,因此是实现欧盟排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政府还希望借此带动出口、创新、就业等领域的积极增长。一旦转型的投入成本发生后,我们希望届时电价能够非常便宜,毕竟太阳和风都是免费的。德国将能源转型视为一项对未来的投资,是在为下一代付费。
成功背后的阴影
德国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已经取得了成功。这一进程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速发展,如今人们争论的话题已经不再是它是否能够成功,而是我们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是不是“太多了”。而在这个“正能量”故事的背后,却掩藏着它的“负能量”——即巨大的成本。
2013年初,时任德国环境部长的彼得˙阿尔特迈尔曾提到,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总成本可能会达到1万亿欧元左右,而这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计算,还有很多问题未得到确认。但是,由此,我们也可以对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成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终端用户(以及德国的选民)已经开始感觉到肉痛了。
目前的装机成本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单位电力成本高于常规发电,因此,通过征收附加费的方式对其进行补贴。换句话说,电力终端用户要直接为此买单。从下面的图表中也可以看出,2009年以来,为了应对装机容量的迅速增长(当年的跳跃式变化反映了太阳能发电的猛增发展,而这个成本尤其高昂),小型终端用户的附加费支出剧增。目前补贴总额约为每年200亿欧元,按照正常的电费分摊到每户约为每年218欧元。关键问题是,德国人现在是否仍然能够承担得起这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