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储能技术:一场世界能源的变革(6)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电气中国杂志    2014/11/11 16:45:09  我要投稿  

当然电力储能现还存在着需要解决的这样那样问题,在技术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完善和提高,尤其对储能电池来说,其性能提高和成本降低将是影响储能产业发展的最为关键因素。我们深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为之努力,电力储能应用的辉煌明天就一定会早日到来。

储能技术任重道远

李俊峰表示,储能技术的发展目前有两个方面可以着重推广。一是电动汽车,储能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可能是我们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二是我们的低成本大容量电源电池。国家电网在华北专门进行了风光储各种电池技术的测试。但是现在看来远远不够,可能还要考虑一些更可靠的,更安全的储能技术。同时还必须是低成本的,所以我们储能技术现在来看它是任重道远。

智能电网必然需要储能系统来提高接纳能力,抑制功率波动。某电网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发展智能电网,储能方面的问题比较大。一是储能容量有限。“调峰的时候处理用电量小的用户,储能容量还可以保证,但是给想调节用电大户的供电,比如大型工业企业,就很难做到。”他还表示,在技术层面上还存在储能效率方面的问题。“充电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而充、放电的时间与应急的要求也会存在矛盾。”

“在储能技术领域,国外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研究起步早,成果多并有丰富的工程实际经验。由于国内研究起步晚,相关技术与国外还有差距,特别是在飞轮储能等先进储能系统方面经验还较欠缺。此外,在电力电子接口、储能系统高效转换等技术方面,国外也处于领先状态。”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时杰表示。

目前大规模储能技术中只有抽水蓄能技术比较成熟,主要用于电网的调峰、调频以及应急保障,以及辅助核电站进行功率调节。但是,受地理环境、建设周期较长的约束,以及没有适当的价格政策,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比例小于欧日等国。为适应智能电网发展,降低可再生能源接入对电网的冲击,提高电网的“兼容性”,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除发展抽水蓄能外,应大力发展布置灵活的电池储能技术,包括各类蓄电池,如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等。

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师牛萌还表示,提出适合我国的大容量新能源及储能技术的技术标准体系将势在必行,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化管理是驱动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如西班牙等国就规定所有风电在上网前必须向电网提供风机出力曲线和发电短期预测曲线,误差不能超过一定比例,否则将受到惩罚。这会倒逼发电商主动采用预测技术和储能技术,从而实现新能源发电与电网建设的良性发展。但我国对新能源入网至今没有强制性的流程和技术要求,很多企业认为只要发出电,不论多少、优劣,电网就必须全额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发电企业自然没有动力采用储能技术。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储能接入技术标准,推动大容量储能技术及其接入的产业化进程。

近两年,储能在中国市场的热点应用集中体现在分布式发电及微网、风电场、光伏电站储能和电动汽车领域。

分布式发电及微网主要应用在解决无电人口用电、孤岛微网等方面。随着分布式光伏暂行办法、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等政策的出台,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分布式微网项目,如西藏阿里光伏储能项目、青海玉树分布式光水蓄互补系统、东福山岛风光储柴项目、南麂岛微网项目等。储能在该领域的迅速发展,既是偏远地区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亟需解决的迫切市场需求,也是中国政府产业政策推动的结果。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