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在本届分布式能源论坛上提到,在做好分布式能源站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区域泛能微网,可带动区域能源整体升级,进一步实现能源高效、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请谈谈新奥对泛能微网有怎样的构想?
刘敏:当前,区域能源的普遍问题是“能源竖井”和“设施竖井”。电、热、气等能源单独发展,缺乏互补融合;能源设施较为独立,缺乏互联互通。其结果是能源的系统效率低,能源设施的利用水平低,我们调研的一些区域中能源设施平均利用率不到50%甚至不足30%,资源、设施及交易价值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随着分布式能源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多,多能融合以及能源跨站、跨主体协同供应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因此,我们的解决方案是构建区域泛能微网(智能化区域能源网络),实现设施间的互联互通和微网平台的优化调度,利用网络的效用充分释放资源、设施和交易价值,促进区域能源供需、能源结构、利用方式与供应模式上的“自我平衡、协同平衡与总体平衡”,助力节能减排和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
《能源》:泛能微网具体如何落地?目前是否已有示范项目?
刘敏:泛能微网落地的关键是“做好顶层设计、抓好单站建设、推动网络构建”。“做好顶层规划”,就是要改变现行电力、燃气、热力、可再生能源等分项规划模式,充分发挥区域总体能源规划的作用;“抓好单站建设”,做好泛能站建设的同时,尤其在条件适宜的业态和区域要率先发展、规模发展,实现多能源的融合、梯级利用与供需互动,充分释放能源的效用;“推动网络构建”,就是要实现区域能源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微网平台智能化管理,支撑多能源的安全调度、优化运行和便捷交易。我们目前正在河北积极推进泛能微网示范项目,希望能为区域能源体系变革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记者:泛能微网的落地,除了依靠企业自身,还需要哪些外部条件支撑?
刘敏:泛能微网作为一个新事物,除了企业自身发挥核心作用外,还有两个外部因素至关重要,一是配套政策,二是产业生态。
在配套政策方面,一是政府应进一步重视能源规划的重要性,推动区域总体能源规划的开展,实现能源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深度融合,增加能源规划在引领区域能源协调发展上的权威性和统御力,为能源规划落地创造有力的基础条件;二是在煤改气等能源结构优化举措开展过程中,应同步重视和推动能源利用方式的结构优化,鼓励和推动分布式能源、泛能微网等高效方式在优质业态和优质区域内率先发展,通过具体政策措施落地;三是优化配套的扶持政策导向,财政补贴进一步向效用更高的“自我平衡”和“协同平衡”部分倾斜,在财政投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产生更大杠杆效用,推动更多的项目落地。
泛能微网是涉及技术、产品、投融资等多个价值环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规划部门、能源主管部门、电网等单位。因此,打造一个完备的产业生态对其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前不久同施耐德电气组建了合资公司,利用双方优势共同进行供用能一体化泛能能效平台、泛能微网平台及解决方案的开发,探索“互联网能源”模式,为泛能微网落地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