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为了降低成本,富士通、东芝、索尼等日本公司先后从伦敦证交所退市,松下、索尼等公司还祭出了裁员、出售固定资产等方式。
特斯拉和苹果的供应商们
不过,判断“日本制造”由此衰弱可能为时尚早。在经过了痛苦的转型之后,根据SMBC日兴证券的统计,日本大型公司在截至今年3月份的财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9%,而且预计许多公司在今年第三季度将进一步实现增长。
尽管很多熟悉的日本品牌在我们的视野中淡出,但日本企业作为全球最基础零配件供应商的身份似乎并不容易动摇。“日本制造”正越来越多地“隐身”于特斯拉、苹果等最先进的科技产品中。
“我们和特斯拉就超大型电池工厂的建设达成了合作,为特斯拉提供电池。”津贺一宏所指的是一项投资可能高达50亿美元的锂电池工厂项目。在特斯拉公司的锂电池工厂项目上,松下是特斯拉早已确定的合作伙伴。松下已经在美国内华达州注册了名为“松下能源”的新公司,以保持和特斯拉的协作。随着特斯拉电动车在全球风靡,松下也将获得丰厚回报。津贺一宏还向记者透露,在航空电子,舱内娱乐系统松下已经占有很高的份额。
索尼的智能手机在日本以外几乎没有市场,但是苹果却在使用该公司为智能手机摄像头研发的图像传感器。有报道称,索尼也是iPhone 6和iPhone Plus的图像传感器供应商。
2013年,日本耐用消费品占出口的比例降至16%。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仍然是基础性零配件生产的基地。这让日本公司仍然在信息电子、汽车等产业具有话语权。以汽车零部件为例,电子控制元件、电子控制模块和自动变速器三大关键部件基本被日本垄断。
中国是日企眼中的成长市场
除了占据产业链的上游,日本企业也在“老市场”寻找“新机会”。比如,中国的雾霾和环境问题,就让一波日本公司在中国市场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