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风电发展与“窝电”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风电享受优先调度消纳权,只要风电能够发电,电力调度部门就会优先安排风电上网,必然对常规电源发电造成挤压,导致常规电源利用小时数降低。同样的道理,当夏季西南水电大发的时候,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也会被水电代替。丹麦、德国和西班牙被公认为是风电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欧洲国家,但是这三个国家火电利用小时数却呈现不同特点:丹麦火电利用小时数维持在3000多一点的水平,2000年以来在低位维持稳定;德国火电利用小时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在5000小时左右,年度之间的起伏比较大;西班牙火电利用小时数则是呈现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2010年已经不到3000小时(如表2所示)。
为什么丹麦、德国、西班牙火电利用小时数会呈现如此差异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包括火电机组构成差异,电源结构差异等,但是与周边国家联网情况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丹麦、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联网密切,尽管本国风电会对本国火电利用小时数造成挤压,但凭借与周边国家强大的互联电网,可以确保本国火电利用率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西班牙则不同,由于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独特地理位置,西班牙跨国联网程度总体较弱,无法通过加大电力交换提高本国火电利用率,因此近年来火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甚至接近风电利用小时数。
反观我国东北“窝电”现象,目前东北火电利用小时数已经降至4000左右,高于丹麦和西班牙,低于德国,从国际比较角度看情况也不算是太糟糕。从新能源发展规律看,风电等间歇性电源的发展必然降低整个系统的利用率,既包括电源,也包括输电通道。发展新能源后,绝不意味着不需要常规电源,为了弥补间歇性电源出力的不稳定性,电力系统中必须保持一定规模的可调节常规电源,在无风和风小时能够迅速补上风电的空缺。也就是说,常规火电只是在风电“表现不佳”时承担维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责任,利用小时数自然会低下去。因此,随着未来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进一步发展,火电利用小时数降低将会是一个“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