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视点】要建成能源互联网我们还差不止五个半诺奖(3)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无所不能  作者:李司陶  2014/10/10 9:38:42  我要投稿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保障我们精心构建的“能源互联网”有米下锅,必须让它能消化基本“无穷尽”供应的风能与太阳能。但由于这些渠道的能量供应有非常强的随机性、间断性和模糊性。目前将它们成功的并入电网,或用其他形式高效利用起来,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有人认为德国电力产业的成功,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可以比较好的克服。但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法兰克福汇报》今年5月报道,德国以26.36欧分/千瓦时的平均电价高居世界各工业国电价之首。这个价格比北京市的商业电价还高两倍左右,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体是走不起这条路的。

②“支持超大规模分布式发电系统与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

依靠PC、智能移动设备的等个人接入者,在信息互联网接入者的数量上占绝大多数;而且由于UGC(用户生成内容)等模式的普及,他们在信息(数据)生产量上的份额优势也越来越大。

这种小散用户的高参与水平,是建立在一个成熟的信息调度、整合、存储系统上的。信息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错综复杂,同时规模巨大的信息吞吐平台。IT业者用了几十年时间构建了一套由通讯协议、路由器、交换机、数据库、服务器等等一系列软硬件设施组成的庞大系统。以遍布全球的13个根服务器为支柱的高速信息网络,是人类文明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如果能源互联网想要达到这样的运筹水平和运转效率,需要的技术准备只多不少:首先需要一个极强的信息流处理能力,用来预测和监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极端不稳定的能量生产供应变化(因为接入了大量风能、太阳能等“不靠谱”的清洁能源)。在供应侧,这个网络有大量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它们小、散且波动很大;另一方面,能源互联网消费者的数量也有着天文级的规模,他们彼此之间的消费特征同样千差万别。同时它还要指挥相应的能量调配部门完成上载与下载能源的分流与整合。仅实时掌握供应功率和需求功率的动态,加上短期预测,工作量就不会亚于重建一张信息互联网。

然后,还需要一个极强的能量流处理能力。以目前被置于能源互联网基础地位的智能电网为例,在设想中,它需要7*24小时完成功率以亿千瓦计的电流变、输、配调节(如果我们想要一张国际能源互联网,则需要以十亿千瓦计),而且还必须满足实时的供需平衡(由电能特性决定)。还要再引入分布式清洁能源和市场竞争两个超复杂的变量……

智能电网目前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案例,学界和产业界也积累了很多技术和经验。但如果将其应用规模和功率再扩大成百上千倍,估计又要遇到数不尽的麻烦。就算技术上的问题都解决了,能否以可接受的价格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又是一个问题。

在某些设想中,如果未来社会的电气化程度不如预期,则需要再加上一个包括了油气管道、煤炭运输线路在内的亿吨级物质流。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