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底前,作为首个试点地区的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将实现光纤到台区,届时所有台区电力信息的采集、传输,都将从无线形式改为有线。”市电力公司科信部信息处处长赵蔚介绍,亦庄试点成功后,本市将加快建设,力争到2017年,全市12万个配电变压器实现光纤通信全覆盖。
随着配电网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届时,哪些家庭在使用空调?某一个单位用电高峰集中在几点?甚至哪些居民在洗衣服、做饭……通过对电力数据自动采集得到的信号,进行大数据分析等,电力公司可事先可以将网络和负荷准备好,提醒用户在合适的时机选择用电等。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到实时电价,来调整用电行为,节省电费支出。
“智能电网在预防灾害天气方面更能体现它的作用。比如说,在炎炎夏日中,城市随着大批空调逐步开启,用电负荷直线攀升,逼近电网所能承受的最高值。配电网可主动作为,果断发出精确制导的指令,让部分客户的空调降低1摄氏度,保障负荷曲线顺利度过峰值,电网风险化解……”市电力公司科信部智能处处长刘庆时说。
配电网故障将实现智能“自愈”
故障平均处置时间由小时级提升至秒级
市电力公司科信部智能处处长刘庆时介绍,全市力争到2017年,四环内及各区县城区配电自动化覆盖率100%。目前,北京城区配电网已实现了智能“自愈”,故障平均处置时间也由以往的小时级提升至秒级。
城区供电公司配网自动化工程师介绍,以往监测人员从发现故障到电话通知抢修,这个过程要费时7到10分钟,抢修人员到达现场,要沿着线路逐一查找问题,从找到故障点到修复完成,整个过程最快也需要一个半小时。而目前电网的“聪明”程度,已经能把发现故障到80%居民恢复用电的过程缩短到100秒之内。
“当发生故障时,系统仅用十几秒,就会迅速诊断出故障地区,并在显示屏上将故障线路以黄色跳跃弹出。而整个停电区域的线路用绿色标出。” 据介绍,系统将自动把发生故障的地区隔离、切换开关,在精确定位和诊断出故障地点后,自动恢复故障线路上约80%的用户用电,正常供电区域的线路恢复显示为红色。而这一切,可能只发生在眨巴几下眼睛的时间里。 而15秒内,抢修短信将同时发送到近百名在城区值守的抢修人员手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