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德国,在2008年年底就提出能源互联网概念,并开始尝试6个不同类型的示范项目:由联邦经济部组织企业和科学机构在6个城市完成试点,以最先进的调控手段来应付日益增多的分布式电源与各种复杂的用户终端负荷。在这一概念框架下,“互联”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互联网成为“引爆点”
近年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众多互联网公司宣称可以几亿人同时在线,任何信息可无需延迟指定推送,任何大数据可无需采样直接无死角全景分析,这些丝毫不夸大的技术呈现无疑对传统产业形成了巨大冲击。社会也越来越迫切需要一个平台,来把家庭、单位、国家等这些人类存在的各种坐标系,或者手机、电视、空调、洗衣机、汽车这些人类生活必需品等不同维度的事物“一线相联“,然后去优化、组合、创新,更重要的是产生价值和利益。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分布式能源与随之而来的需求侧响应对配电网的不断冲击,使得传统电网的使用逻辑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日照和风力资源的分布特点决定了对其深度应用需要人们在更深的广度和维度对能源进行综合利用。当可再生能源比例到达一定程度后,电网内的能源流动将颠覆目前已有的模式,动辄几千万千瓦的电能输送将成为地区和国家间电力交换的常态。因此人们完全可以想象,要实现“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为特征的全球性能源互联网,其最大的实现难度在于对电的自然属性的认识和征用体系设计。
电,是一种能量,它永生于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即必须由水、煤、油、气、核、风、光这些一次能源转化而来,又必将化身为你家咖啡机里的热气和手机里千万个比特而去。因此电力系统的生产体系中的黄金法则第一条,也是电世界里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一项规律:生产和消耗的电必须永远守恒,无法在电网中保存。而全球能源互联网,应当是最大限度利用这一能量的最好平台。全球能源互联网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个人用户终端得以实现,体现的都应该是充满创新意义的绿色精神。
跨国24小时电价体系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在技术上需要电力系统稳定分析、频率控制、负荷预测、需求响应等各种新老名词与概念,在经济上则必然会指向一个最终目标:基于电的瞬时交换特性,如果电力真的成为一种市场追逐物,那么其必然是价格24小时不断变动,随时起伏往返的一种独特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