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效率提升30%以上
输电线路三维协同设计平台的研发,历时近一年半。而位于绍兴市的凤仪—枫桥22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是这个平台的首个实际设计对象。设计人员借助这一平台成功完成该工程的全部施工图设计,形成了先进的三维设计成果。
浙江电力经研院的一名电力线路设计师告诉笔者,他第一次打开三维协同设计平台时,就深深地被三维画面效果震撼。在三维影像中,沿线的森林、经济作物区、大型工矿企业等重要设施清晰可见。
创新研发团队的核心人员丁小蔚还为笔者进行了现场演示。只见他轻点鼠标,一条新建线路从选线、排塔到辅件安装,几分钟内就初步完成。
从路径选线、初步设计,直至施工图设计,全过程都在三维的真实场景中进行,能有效避开沿线路径的敏感点。当选线路径有几个不同方案时,系统还可以根据转角桩个数、线路总长、曲折系数等参数快速地判断出最优方案。
凤仪—枫桥220千伏输电线路从设计到施工投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线路走廊的宽度,降低了工程造价,大大缩短了初步设计、施工图等各个阶段的设计时间,设计工作效率提升30%以上。
目前,浙江电力经研院负责的诸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也开始借助输电线路三维协同设计平台进行具体线路设计。
展望:三维化服务助力电网智能建设和运维
输电线路三维协同设计平台极大便利了输电线路的设计环节,未来,它还可能为整个输电网的运维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陈飞介绍,随着平台功能的不断完善,创新研发团队有了更大胆的想法:经过不断提升的智能集成化输电线路三维协同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对已有工程的三维数字化管理,如果将三维可视化成果移交给基建施工、生产运行等部门,就有望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管控,大大方便直升机巡视检查、在线监测,以及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
下一步,创新研发团队计划打造施工设计一体化平台,实现对施工进度的统一智能化管理。浙江电力经研院设计中心还计划在未来成立专门的科研团队,进行工程三维数据全寿命周期应用技术研究。通过将这些三维数据归档、移交,使整个电网建设和运行都能受惠。
运检部门掌握三维数据后,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通过电脑画面就能及时分析抢修地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据此快速制定抢修方案,节省抢修时间。而如果将三维技术和无人机的GPS对接,通过三维导航,无人机巡线的准确性也将会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