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公司高压研究所副所长饶章权介绍,此次飞行的无人直升机,采用智能巡检系统,集成了可见光相机、红外热像仪、紫外成像仪、三维激光扫描仪、高精度惯性导航单元等5种传感器于一身,巡视数据更全面、更准确,巡视效率更高。
此次无人直升机按照航线全自动飞行,是国内首创的全自动巡检模式。飞行实现了对高压线路数据的同步获取、同步分析和同步定位,全方位、多角度对输电线路的“望闻问切”。
单次巡检可飞20公里以上
那么大型无人机如何实现对输电线路的“望闻问切”呢?麦晓明介绍,无人机搭载任务载荷升空,按照规划好的线路自动沿线路走向飞行,当靠近线路杆塔时,对杆塔上的主要巡视目标如绝缘子、金具、导线、塔身等设备进行自动跟踪、自动数据采集。完成目标线路所有巡检任务后,自动返航到起飞点进行降落,技术人员回收数据进入系统分析。
以前使用的小型无人机,是使用电池,飞行半径只有500米左右,空中作业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由于有效载重量低,搭载的传感器也比较少,且需要地面人员手工控制,一般只能用于单个电塔巡视。而大型无人直升机则具备全自动飞行功能,无需人工干预,单次巡检线路长度更是能达到20公里及以上,“可以放出去一直飞,巡视一整条线路。”麦晓明告诉记者。
大型无人机还配备了地面测控站和智能诊断系统,必要时能人工干预控制无人机及任务载荷。
无人机“首秀”发现多个树障点
无人机巡线相比人工来说,优势明显,可以对大面积深山、水田、湖泊等人工难以甚至无法到达的地区进行巡检,“能人所不能”。采集的数据也是高大全。
饶章权透露,这回巡视的线路,日常人工巡视一个月左右一次,比如桉树之类的树木由于长势特别快,威胁到电网安全就不能及时发现,而这次首飞就发现该线路上有3到4个树障点,及时地反馈到当地供电局按照标记点去实测解决。
不过,考虑到成本等因素,“人工巡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被完全替代,无人机巡线与人工巡线实际上是互补关系。”
除了日常巡视,无人机还能用于救灾。现在的无人机系统具有应急巡检模式及功能,专门针对各种自然灾害。可以快速飞往灾区上空实时了解灾后灾区内的地形变化,电力设备的状态、损坏程度及故障位置,为下一步抢险修复做好第一手的资料获取与工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