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产业园一开建便遇上了风电行业低谷。由于东北近年“弃风”限电严重,国家能源局对新增风电项目的核准规模大幅缩减,2011年第一批核准规模为8.87GW,2012年新增1.16GW,2013年没有新增核准项目。
这直接导致通榆“风电设备梦”的破灭。在三一集团计划投资100亿的风电装备项目现场,记者看到,除了建好的楼宇厂房,空着的土地上长满荒草,厂区大门紧锁。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已经停产3年,这里只有看门的了。”
一墙之隔的整机商华仪电气也面临窘境,通榆分公司副总经理夏保林告诉记者,公司在工业园区占地180亩,目前只开发了一期60亩,设计产能300台/年,但是最少的一年仅生产了12台。现在都是总部从外地调来的合同,“我们有配套30万千瓦产能的本地合同在手,合算1.5兆瓦的整机200台。可是,输电线路没建好,开发商不要风机。”夏保林说,算上人员工资、设备折旧等,分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电网“弃风”的无奈
提起“弃风”,一般第一反应通常是电网不接纳。因出力不稳定、发电高峰与用电负荷不匹配,风电被戏称为“垃圾电”。
有部分人士就认为,接纳新能源与电网的垄断属性相背离,电网没有动力接入风电,因此必须进行市场化改革。对此,电网也是满腹委屈,电网只收取过网费,风电和火电上网电价相同,接哪个都一样,但风电消纳确实调度难度较大,不少地区火电装机容量就已经超过了当地最大用电负荷,导致技术性“弃风”。
湖南省电力公司基层新能源调度专员向记者介绍,由于风电不稳定,火电是平稳的调峰电源。电力调度计划围绕风电来做,然而风力发电不一定与预测相近,预测不准时就出现了“弃风”。一位从事电网运行近十年的基层人员也抱怨,“吉林晚上风大,特别是冬天夜里风呼呼地吹,时大时小。”上夜班得时刻盯着,工作强度非常大。
对此,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接受记者采访表示,解决“弃风”限电,首要是进一步挖掘风电基地的消纳潜力,如需求侧管理优化负荷曲线、风电供热试点、适当补偿火电辅助服务等。
转变在悄然发生。记者获悉,国网及各省电力公司都在进行调度系统创新,平均减少“弃风”近10%。其中吉林省电力公司研发了国内首套风力发电预报系统、装设首套风电外送稳控装置。宁夏电力公司也在优化跨区直流调度日前计划。
在基层电力公司,白城市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副主任李长录告诉记者,“风大的天,就不停电检修。”此外,白城市处于电网末端,外送压力大。白城市供电公司也在原有基础上扩建变电所,新建3条500千伏外送路线,扩大输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