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开工率仅有1成多
冬季供暖期最容易出现限电,严重时一周只需工作两天,保持一宿5000千瓦时的发电量即可,而该风电场满载发电量为4万千瓦时,工作效率仅为12.5%,大部分风机无奈关停
风电的波动性注定了“弃风”如影随形,原因综合分析大致有三类:一是本地经济不发达,工业用电少,就地消纳不足,主要体现在东北及内蒙古部分地区;二是前几年风电项目大规模无序开发,外送通道能力不足,缺乏整体规划,华北、东北等地区较为典型;三是不同类型发电企业竞争激烈,风电并不占优。比如,火电有年度最低发电量计划,成本也更低。
此外,新能源波动大,需要稳定的火电调峰,然而新疆等地火电机组容量有限,也限制了风电新增规模。
以东北为例,国家电网数据显示,2013年,东北最大用电负荷4785万千瓦,而总装机却高达11340万千瓦。风电利用小时数仅为1911小时,比2010年的2074小时还要低。
一位亚洲风电(UPC)前员工向记者介绍,前几年风电开发以国有发电企业为主,追求装机量,不考核发电量,对于上网限电、经济损失并不敏感。当地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吸引配套设备投资,对批项目积极性也很高。“就像在吉林,当地风电场已经很多了,五大电企还要上项目,怎么办?那就申报个风电供暖示范性项目,100%赔钱。政府在其他项目上给予补偿,比如,批一个配套的火电项目。”
记者从白城当地的风电场了解到,冬季供暖期最容易出现限电,严重时一周只需工作两天,保持一宿5000千瓦时的发电量即可,而该风电场满载发电量为4万千瓦时,工作效率仅为12.5%,大部分风机无奈关停。“停掉的都是钱。”该人士不无惋惜的感叹。
风电设备商折戟通榆
通榆风电储量丰富,有着“吉林风电甲天下,通榆风电甲吉林”的美称,风电设备产业也自然地成了当地政府的力推工程。然而,几年下来,通榆风电产业园却依然萧瑟
风机停了,最受伤的是设备企业。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白城市通榆县当地领导曾对风电抱有极大希望,欲将风能产业打造成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定下600万千瓦风电设备基地目标。
长期跟踪新能源的券商分析师介绍,运输占风电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因此,组装基地一般靠近风电场建设。通榆风电储量丰富,有着“吉林风电甲天下,通榆风电甲吉林”的美称,风电设备产业也自然地成了当地政府的力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