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器市场随着电力设施的建设而逐步扩大,近几年国内外的低压电器需求都普遍处于扩张状态,不过,在低压电器市场良好发展的同时,行业企业缺乏足够的自主研发能力,缺乏高端市场竞争力。据分析,低压电器生产企业和国际先进的大型制造商相比,在整体的技术与生产水平方面都相差较大,特别是低压电器企业整体规模偏小,各方面的资源都相对分散,企业多存在在中低端领域的重复研发或互相模仿的情况。由于低压电器的需求增大,使得国外许多大型企业加大了在低压电器领域的投资力度,并在发展高端产品的同时,也相继进入我国中低端市场,导致行业内竞争更加激烈。
低压电器行业在技术上的短板已成为行业向前发展的最大瓶颈。据统计,国外优秀企业在低压电器新产品科研、研发投入上可达到总销售额的7%左右。而我国低压电器行业平均投入在总销售额的1%~2%,优秀企业也不过仅为3%左右。而这一话题也成为今年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通用低压电器分会的焦点,可见该问题已引起了全行业的高度重视。
低压电器行业生产企业众多,仿冒和价格竞争依然存在,使一般低压电器产品处于微利状态,原来曾对低压电器行业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产品如DW45万能式断路器利润也明显下降。
低压电器研发模式改变带来困难,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由研究所牵头联合设计新产品全行业生产的格局已彻底打破,随之而来的是企业自主研发差异化新产品。这样造成低压电器内外部附件,主要零部件制造商试制工作量,试制费用大幅度增加,而每一个附件或零部件生产批量减少,难以形成生产规模,也难以产生利润。附件制造厂积极性不高也给整机厂发展新产品带来困难。
而且低压电器企业众多,除了部分大企业之外,彼此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产品结构雷同,技术含量不高,行业进入壁垒低,这种结构导致行业有些过度竞争。由于过度竞争的存在,即使在面临良好的市场需求环境下,其效益也难以出现根本性的好转。市场参与者众多导致的是向下纷纷杀价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行业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向上拼命抢购紧张的原材料,使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恶化行业的利润水平。
国外著名品牌冲击和国内垄断行业加入使国内低压电器优秀企业雪上加霜。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国网公司及很多设计部门更倾向于外资著名品牌,加上国内垄断行业直接参与低压电器制造,使国内现有企业包括优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