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提高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低温性能,威能环保和青岛大学主要从4方面着手进行改进:一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纳米化;二是负极采用复合石墨,如鳞状石墨、块状石墨、碳纤维和MCMB等一些碳材料进行复合使用;三是电解液选用低熔点的溶剂和增加提高低温电导率的添加剂;四是电池结构优化。他们采用创新的设计和工艺,优化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同时以安全、稳定、低成本的负极材料及经过配方调整的电解液等材料与之匹配,对电池结构设计进行优化,使磷酸铁锂材料充分发挥其材料性能。
从电池到电动车的储能路
新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等产业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撑下的高速发展,给中国储能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机遇和活力。
就在锂电池刚刚在市场站稳脚跟,多年投入终于实现产出的时候,张风太却又做出了另一个大胆的决定,公司要继续转型,向电动汽车进军。张风太将这次转型定义为“产业链转型”,是一次水到渠成的转型。
因为锂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受限于电动汽车目前的电池技术条件,“心脏”动力不足导致多数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较短,续航能力和充电时间成为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对泰汽集团而言,掌握了电池这一核心技术加上原有在汽车配件的传统优势,让其有了制造整车的资本,泰汽电动汽车应运而生。张风太笑言:“其实,这次转型总结起来就是传统产业加上新能源产业等于电动汽车。”现在,泰汽集团又瞄准了新能源客车这一新领域,公司与上汽集团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新能源客车研发基地,开展新能源客车领域的研发与生产,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全方面开发新能源产品,继续把新能源产业做强、做大。“电动汽车进入政府采购范围,计划在‘十二五’末产量达到10万辆。”张风太指着车间里一排排已经下线的电动汽车告诉记者。泰汽集团已经掌握了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2012年6月9日,首批“寿光造”泰汽电动车“驶”出国门,销往德国。目前,与德国科学院合作引进轻量化车身、轻量化底盘和电池防爆等国际先进技术,成立德国泰汽科技经贸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和人才引进,与德国某公司合作开发的新型轻量化电动车“街头滑板”系列产品将在近期陆续投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