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的成功昭示着,只有坚持科技创新,确立高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把握机遇,拓展走向世界舞台的更大空间。从这个意义上看,特高压不只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更是中国科技的光荣和骄傲。有业内人士认为,继高铁外交之后,特高压有望成为“中国制造”的又一张外交名片。
特高压不仅属于中国,更可以为全世界的能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了解到公司提出“发展特高压输电,构建洲际能源输送大通道”的观点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和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研究员王德华认为:“跨国或者跨洲的特高压电网,未来完全会像石油、天然气管道那样,成为重要的能源输送方式之一。
特高压推动我国电工装备“漂洋过海”
曾经,中国的工业和制造业是那么的落后,以至于连日常用品都依靠从外国进口,于是便有了许多带“洋”字的商品:洋火、洋轮、洋钉、洋车……
在科技含量、制造工艺较高的电工装备方面,中国更是仰人鼻息,世界市场也长期是日、美、欧的天下。2014年3月,在湖北省武汉市,记者参观了我国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建于1982年的凤凰山变电站,其主要设备都是从日本进口的。不光这个变电站,在特高压项目启动之初,国内500千伏设备及关键原材料、组部件主要依赖进口,西门子、ABB、施耐德、阿海珐……中国的输变电工程成了“万国博览会”,全是“洋玩意”当“主角”。
2009年,我国第一个特高压交流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在工程建设中,除了一支1000千伏变压器套管,其余设备全部都是首次研制的国产设备。
刘振亚在特高压工程上马之初就指出,发展特高压电网,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自主开发特高压技术及其设备,将有利于提升我国电网技术、电力设备制造和相关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及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