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西省为例,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的通知》,其中涉及山西电网共有3条特高压和1条超高压输电工程。山西省政府方面提出,“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快电力发展,扩大电力外送,到2015年全省电力装机要确保达到8000万千瓦,力争10000万千瓦,外送能力确保达到3000万千瓦,力争5000万千瓦。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加快电网建设、尤其是以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为前提。为此,山西省委、省政府将特高压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加强与国家电网公司的沟通联系,全力协调特高压项目手续审批的各种政策支持,政企联手共同推进特高压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协助山西省为晋电外送联系接纳方,在原有江苏、浙江、湖南分别接纳1000万千瓦,湖北接纳500万千瓦的基础上,近期又分别签订了北京接纳700万千瓦、天津500万千瓦、山东1000万千瓦的框架协议,使外送电意向达到5700万千瓦的历史最高值。
早在2013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曾先后3次与国家电网公司协商会谈,并多次向国家层面呼吁加快特高压工程核准进度。山东省主要领导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中央部委会商,并与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签订了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山东省相关人士透露,目前落地山东的三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全部获批,山东省将成为这一轮“西电东送”受益最大的省份之一。
特高压建设争议不断
然而,特高压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从一开始建设就受到各种舆论压力。
据了解,国家电网发展交流特高压的最初设想是希望把华北、华中和华东三大区域电网紧密相连,构建“三华同步大电网”。然而,有业内专家认为,尽管特高压交流输电使用起来比较灵活,但输送损耗较大,而且容易因波动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扩大停电事故范围。
就在此前,有11位专家对此次批复的治霾通道中的4条交流特高压项目给出了两个替代方案:一是500KV的“超高压替代方案”,二是直流与超高压组合的“混合替代方案”。前者具体的线路与交流特高压方案基本一致(华东环网北半环除外);后者则认为,4条交流线路中,“锡盟—济南”、“榆衡—山东”两条长度在700公里至1000公里的线路应该采用直流特高压,其他两条线路因为长度仅为300公里至400公里,采用500KV输电线路足以解决问题。他们认为,替代方案更具经济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达到将西部和北部地区的电力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