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物联网发展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碎片化、互操作性、安全性等问题。试想,要将数十亿的电子设备相连,除了构建统一的物联网标准与系统框架,形成一个良好的商业运作模式至关重要。
张成海认为,企业无论是出于供应链上下游信息交换的需要,还是提升管理效率、追“塑”用户需求,大数据“运用法则”破题的关键都在于物品编码的标准化。
首先,贸易双方使用相同的电子信息化语言进行业务交流时,会提升企业间沟通、交流效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投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其次,采用相同的数据格式、规范进行信息挖掘,可以实现对商品基本信息、变更信息的快速查询,便于企业精确定位;再者,供需双方进行数据比对、匹配,便于记录产品流通全过程,实现商品安全追溯,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
未来:物联网时代企业将“强制编码”
这些技术性的表述对消费者而言,如同ECR或消费者响应一样需要琢磨,但如果消费者调动其消费感受,就一定不会很陌生了,因为大数据时代已经实实在在地来临了。消费者在某一超市某一货架选购了某种商品,在另一家超市却在同样货架上找不到,询问超市工作人员也搞不清楚;网购的商品突然丢失,电商追踪来追踪去,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等。这些都是商品信息分类以及商品信息格式、贸易信息交互规范等标准不一致或根本没有标准造成的。
消费者的便利和廉价最终还需要零供企业的标准化协同来实现,转型将成为今后几年我国零供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今年前4个月消费仍然低迷的背景下,转型对零供企业就显得尤其紧迫。而大数据时代转型的关键,是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企业积累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如果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数据分析的复杂程度将大大提高,数据之间的关联将无从寻找,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将大打折扣。
这些技术性的表述对消费者而言,如同ECR或消费者响应一样需要琢磨,但如果消费者调动其消费感受,就一定不会很陌生了,因为大数据时代已经实实在在地来临了。消费者在某一超市某一货架选购了某种商品,在另一家超市却在同样货架上找不到,询问超市工作人员也搞不清楚;网购的商品突然丢失,电商追踪来追踪去,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等。这些都是商品信息分类以及商品信息格式、贸易信息交互规范等标准不一致或根本没有标准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