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购电"看似美好,在经济数据堪忧之时,它或许只是挽救地方经济的一根稻草。而它之所以时常被冠以电改"突破口"的正面标签,很大程度在于中 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艰难。当"半拉子"的电力改革最终变成利益均沾,体系变得稳固或者说死水一潭,唯有地方利益推动下的"直购电"才能激起一点波澜。
管制猛于电网
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改革"了12年。2002年,国务院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业内称为"五号文"。"五号文"提出了"厂网分开、 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四大改革任务。改革目标是建立一个按市场机制运行的"电力市场",所有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都在市场内自由交易,实现全国范 围内的"直购电"。
遗憾的是,12年过去,电改只实现了第一步"厂网分开"。改革之前,脱胎于电力部的国家电力公司是一家兼有发电、电网和电力建设的垂直巨无霸公 司。改革之初,国家电力公司被分拆,发电部分被分拆为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等五大发电企业,而电网部分则分拆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但真正有实 质性价值的"后三步"却不了了之。
目前,外界多认为电网公司的"统购包销"模式是电改症结所在,而电网更是现行电力格局的最大受益者。在这种模式下,电网可以决定购买谁的电,或者对谁"拉闸限电",扼住了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的咽喉。
更重要的是,电网作为一个"超级买家"和"超级卖家",输电、配电、售电,全部包揽,割断了电力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变成了电力审批机构的"变种"。
实际上,"五号文"的"后三步"主要便是针对电网。
所谓"主辅分开",即"厂网分开"后,将电网公司的"辅业",包括电力修造、送变电施工和勘探设计等资产进行剥离,让电网专注输配电"主业"。"主业"和"辅业"的不同在于前者是自然垄断,公用事业的色彩浓,而"辅业"则属竞争性行业,可以企业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