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的大投资人里,包括不少政府官员,如加州的前财长斯蒂夫˙韦斯特里。一个电动车项目能不能开展起来,能不能让政府给你亮绿灯,取决于你给投资人带来多少回报。
美国的投资人很现实,只要你吹牛有效,就可以指鹿为马,相关利益群体包括媒体都可以为你打工,并团结起来让全世界都相信这是真的。马斯克如果不再说大话,他就会被无情地抛弃。近期比亚迪电动车项目在美国的推进,实际上已经影响到特斯拉。一些投资人对比亚迪的兴趣更高,比如在电动大巴车项目上,比亚迪的技术领先,且竞争对手不多,而在电动乘用车上,比亚迪一直在创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比特斯拉慢。
美国媒体忌惮的是,比亚迪在美国市场的推进速度太快,而且新能源产品也比特斯拉丰富,电动大巴车已开始获得美国政府部门的采购订单,电动乘用车则瞄准美国大众群体,相比特斯拉的“富人带头”策略,似乎更得民心。
马斯克送技术,救市还是灭世
马斯克号称开放技术专利,除了为炒热资本市场之外,恐怕还有一个十分功利的理由:就是让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成为特斯拉的“技术租界”。中国政府对电动车的支持,超越了美国数倍。在美国,只有加州这么一个新能源试点州,而中国各大省市都有试点项目,都有推广指标,一片大干快上的景象。
北京车展期间,马斯克来到中国,已经见识了粉丝的狂热,接受了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盛情款待。比如上海市就为特斯拉大开绿灯,今年给特斯拉等进口电动车拨出3000个免费牌照。按浦东新区和特斯拉的协议,目前已共同申请上海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每辆车补贴4万元。
在与有关部门的接触中,马斯克也了解到中国对新能源技术的渴求,以及对本土新能源车企的不自信。于是,开放技术专利就成了马斯克向中国要话语权的契机。本意就是:“我的技术你可以拿去用,但你得遵照我的标准,由我来统一这个市场。”
比如说,如果加盟特斯拉技术体系的中国车企够多,特斯拉就可以与他们众筹建立充电桩,用自己的充电标准来取代“国标”。令人无奈的是,用不用特斯拉的技术,企业说了不算,即使你不想被特斯拉“技术殖民”,地方政府也会力促你达成这桩买卖。到那个时候,“国标”还有其存在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