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认清方向。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是信息化城市,也就是符合信息社会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的城市形态。
第三,要进一步把握信息化城市或者未来城市的一些特征。从内涵上来说,就是要充分实现信息化的新型城市形态。它的基本特征应该与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相一致,也就是知识型经济、网络化社会、服务型政府和数字化生活要基本配合起来。同时,它可能还会有一些外在的表现特征,比如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多中心的空间布局,智能精致的城市管理、透明高效的政府治理、弹性软化的产业形态等等。
第四,要遵循一些规律。首先要遵循信息技术革命自身的一些特有的发展规律,同时要遵循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它的一些发展的内在规律实际上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不能沿用过去传统的手段、方法。同时还要尊重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也有它一些新的特征和要求,跟过去是不一样的。
第五,要弄清楚自身发展的现状。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任务,对自己的位置也要找清楚。总体来看,我国现在的信息化城市发展存在着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发展路径不清晰的基本特点,这些发展的现状要有一些清醒的认识。
第六,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城市来说,找准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在方法论上,我们曾经把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阶段分成准备期、发展期和提升期,同时也根据各个城市自身的经济社会特点和信息化水平程度,把它分成了后发城市、问号城市、潜力城市和明星城市四个不同的类型,这个不同类型的城市实际上它可选择的路径也应该是不一样的,面临的任务也有所不同。找准这样的位置,就能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第七,要确定好任务。一般来讲,城市信息化的建设可以从支撑体系、应用体系和保障体系三大块内容去设计自己的建设任务。每一块的任务具体怎么选择,还要根据它自身的特征和发展阶段来确定,但是最终要确保它的三大功能的实现,最终去实现信息化城市的完备发展。
第八,化解矛盾。我们研究过程中得出,在中国这样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发展过程当中,一个城市往往是面临三大基础性的矛盾:第一个基础性的矛盾,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比如,雾霾天、交通拥堵等等。第二,经济发展比较快,但是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等等不足,存在着很多的矛盾。第三,工业社会的基础与信息社会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先进的信息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不相协调之间的矛盾,这方面的问题是非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