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国内外主要锂盐生产商的产能短期来看,预计到2015年全球锂盐产能将达约44万吨,远高于2015年全球约20万吨的碳酸锂总需求。而到2020年,若全球锂盐产能无显著增加,届时对应全球46万吨的总需求,产能将略偏紧。另需说明的是,由于资源品位不同、自然环境差异,以及开发工艺试验等都存在不确定性,导致现有锂盐产能并不能完全转化为动力电池用锂盐产量,实际动力电池用碳酸锂可能会相对偏紧。
但从竞争格局来看,全球锂盐行业呈高度垄断态势,前四大厂商Talison、SQM、Rockwood、FMC合计占据了全球锂资源市场约65%的份额。国内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占据龙头地位,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约20%和10%。
目前,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四大材料之一,约占电池成本的20-30%,是决定电池安全、性能、成本和寿命的关键材料。从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目前锂电正极材料厂商主要集中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其中,韩国优美科占据全球第一位置,份额约24%,日本日亚化学排名第二,份额接近20%。国内正极材料企业约占全球份额的28%左右。但从技术水平上来看,日本和韩国的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具有较强优势。国内企业虽然在全球正极材料的总体份额较高,但主要是为消费电子锂电池进行供货,产品定位相对低端、同质化较为严重。
全国正极材料总产能约9.4万吨,而2013年我国正极材料总产量仅约4.6万吨,目前总产能约为13年总产量的2倍,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短期来看,预计2015年我国正极材料总需求将达约6.6万吨,对应9.4万吨的总产能仍然供过于求;至2020年,国内动力锂电池对正极材料需求将达约8万吨,正极材料总需求将达约16万吨,若后续正极材料产能无明显扩张,供需矛盾或将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