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突破口是电动公共交通车辆。对于公共交通车辆来说,其行驶路线比较固定,一次行程基本在100公里以下,对于城际公交来说也不会超过200公里,完全在当前锂离子电池的续航里程之内。同时公共交通车辆都有专用停车场以及停车位,稍加改造即可充电。推广电动公共交通车辆还可以节能减排,优化城市空气环境。因此,公交车辆是当前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重点。
第二个突破口是电动自行车。由于快捷、方便等优点,电动自行车一问世就受到了广泛欢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国,但目前电动自行车所用电池基本上为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占比极低。如果锂离子电池占比提高至30%,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4GWh,相当于2012年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总和。
规范行业管理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由于锂离子电池行业进入门槛不高,加之各地纷纷上马锂离子电池项目,造成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较为混乱,不少低水平企业充斥其中。因此,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刻不容缓。
一是利用《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规格尺寸》行业标准实施契机,建立锂离子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从技术水平、企业规模等方面建立行业门槛。
二是对动力电池组产品建立追溯制度。一旦安全事故认定是由于动力电池产品质量导致的,追溯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及电池组生产企业的责任,并加大处罚力度。多次发生安全事故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及电池组生产企业要取消其准入资格。
三是建立健全的锂离子电池标准体系,包括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组的标准。
与此同时,要打破当前的被动局面,还需要国家在技术研发、行业管理、资源整合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如国家应鼓励优秀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等方式扩大优质的生产经营规模,实现集约化发展。提倡骨干企业同上下游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在努力降低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打开应用市场,实现多方共赢。此外,应引导财政、金融、人才等优质资源向具有一定规模、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品牌知名度且信誉良好的骨干企业倾斜,加快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