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传感器在社会基础设施领域的潜在需求高涨。为了对老化的基础设施进行最恰当的管理和维护,全球都存在希望利用传感器和ICT(信息通信技术)的需求。即使是在农业等第一产业和流通、物流等没怎么推进高科技化的领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对传感器的需求也日益高涨。传感器的用户后备军越来越多。
第三,信息通信技术行业想利用更多的数字数据。利用传感器获得的数据会扩大运算需求和通信需求。而且,如果把大量传感器数据与开放数据等组合,通过IoT和M2M进行大数据分析,就会产生价值更高的数据。
传感器产业的八大趋势
一、传感器产业化发展模式:要加速形成从传感器研究开发到大生产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走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相结合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使我国成为世界传感器的生产大国。
二、传感器产品结构向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产品品种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倾斜,尤其要填补“空白”品种。
三、企业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向规模经济或适宜规模经济发展。量大面广的通用传感器的生产规模将以年亿只计,一些中档传感器的生产规模将以年产1000万只(含以上)计;而一些高档传感器和专用传感器的生产规模将以年产几十万只~几百万只计。
四、生产格局向专业化发展。专业化生产的内涵为:1.生产传感器门类少而精;2.专门生产某一应用领域需要的某一类传感器系列产品,以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3.各传感器企业的专业化合作生产。
五、传感器大生产技术向自动化发展。传感器的门类、品种繁多,所用的敏感材料各异,决定了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综观当前传感器工艺线的概况,多数工艺已实现单机自动化,但距离生产过程全自动化尚存在诸多困难,有待今后广泛采用CAD、CAM及先进的自动化装备和工业机器人,予以突破。
六、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应加强从依赖引进技术向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的方向转移。
七、企业经营要加快从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相结合的国际化方向跨越发展。
八、企业结构将向“大、中、小并举”、“集团化、专业化生产共存”的格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