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发动机的存在还是有必要的。比亚迪并没有为了追求ModelX的设计,而放弃性能和续航,这显然是不理智的。但“唐”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就一台EV了,原因有两点:
1)车辆起步时,据比亚迪人员介绍,“唐”只能使用电机的动力,发动机不参与;
2)两台电动机完全可以构成电四驱系统,发动机可以关闭,车辆照常运行。
可见,这台2.0T的发动机,在“唐”的动力系统中承担的是一个“补足”的任务:负责提升整体性能,负责为电池充电。鉴于电池的高额成本和续航水平,比亚迪当前的精力仍然是DMII等混动系统。但长远看来,“唐”这套动力总成中的发动机,早晚会被摘除。前提是:“唐”搭载的这个18.4kW˙h电池包升级到至少80kW˙h的水平;同时整备质量与制造成本得到合理控制。
最后,再给比亚迪提两个建议。一是技术上的建议:比亚迪称其ET-Power铁电池技术循环寿命长,在电动车的生命周期内不需要更换电池,这个理念其实是与电动车模块化的发展趋势相悖的。个人比较提倡目前很多品牌都在尝试的换电技术,不但能快速补充电能,还可以确保电池处于最佳维护。
二是市场推广建议。从“秦”开始,比亚迪在推广时过于注重技术规格,比如百公里加速、DMII以及双擎双模等概念,对于大众来说即便可以理解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到了“唐”,比亚迪竟然在翼子板后方贴了一个“542”的标识,普通消费者不好理解其中的含义,甚至被理解为“此车是5.42L发动机”都有可能。
即便要贴一个标识,不如突出重点,比如在车尾处写上“e-AWD”类似的技术名称。一味的鼓吹参数,除了证明你能做到,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