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认为,2013年四季度,环渤海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从10月初的530元/吨,一路上涨到年底的631元/吨,涨幅一度接近20%,但2014年该指数却又迅速回落至530元/吨附近。煤价变化快,而电价变化却是以年为单位,这就使得电价的调整难以跟上煤价调整的步伐,“简单地说,就是煤电联动规定的时间周期过长。”薛静表示。
除了煤价和电价之外,另一个影响电力企业盈利的指标是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根据中电联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虽然2013年全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511小时,同比下降68小时,但受部分水电大省来水下降及煤炭价格进一步下滑影响,全年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完成5012小时,同比增加30小时。
但在火电企业盈利一片“欣欣向荣”之中,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大唐发电却出人意料地出现了负增长,煤价的下跌竟成了公司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电企卖煤
实际上,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大唐发电净利润增长达到了86.77%,而导致公司非经常性损失增加的原因之一就是煤价下跌带来的减值计提。
年报显示,因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大唐发电对购买的伊泰煤炭计提了2.41亿元减值准备。两年前的2012年9月,大唐发电以43港元/股投资后者6.35亿元,由于伊泰煤炭股价持续下跌,目前仅10.36港元/股。大唐发电不得不对伊泰煤炭的公允价值计提减值准备。
为了摆脱电煤价格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2009年以来,火电企业纷纷向上游的煤炭领域进军,但随着煤价遇冷,当初高价收购的资源如今反而成了业绩的拖累,在煤炭市场最高峰时争先恐后涉煤的电企开始频繁剥离煤矿资产。
“我个人认为,煤炭的消费在2020年将达到峰值的42亿吨,以后就很难增长了。”林伯强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表示,随着对煤炭需求的放缓,煤价很难维持当初的高位。当然也不能因为如今煤炭价格下降就否认当初电企对煤炭的投资,因为两个时间点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林伯强表示,在煤炭需求降低的情况下,减少投资也是理所应当的。
“据我了解,电企对煤炭的投资确实在减少。”薛静表示。她认为,电企出售煤炭资产与行业产能过剩有关。2012年以后煤炭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煤炭行业逐步陷入产能过剩局面,这让电企对煤炭的投资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