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物联网发展亟需跨过四道门槛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4/14 11:36:27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就像个人计算机(PC)、因特网与智能手机改变了我们的工作与日常生活,物联网(IoT)也将改变我们彼此互动、以及与环境互动的模式。不过物联网对我们现有的网络以及基础建设,也带来了四个挑战。

与Google Glass或是可穿戴式生物传感器等像是暂时性刺青的技术相较,基础建设是比较不吸引人的话题;但对于想成为主流的物联网技术来说,核心技术层面上的创新至关重要。

摆脱智能手机

对新进厂商来说,如果物联网市场要充分发挥潜力,就必须切断与智能手机之间的连结;人们就是不想带着手机到处走,特别是尺寸比较大的智能手机。若智能手机是必备的,可穿戴设备就只是手机的配件。

可穿戴设备需要具备自己的通讯功能,才能打破与手机之间的连结并直接与云端联机;此外,那些智能型设备也能相互直接链接,而不是透过云端、也当然不要透过两支智能手机。要变得真正实用,可穿戴设备也必要有GPS功能;试想一支手表不只能告诉你走了几步路,还能告诉你走了多远、海拔高度多高或是爬了几层阶梯。

创新的备用电源/低耗电方案

未来的可穿戴设备需要能透过一些替代方案取得电源,例如较长距离的无线充电、能量采集、太阳能,或者是透过使用者动作的能量转换。这些设备也需要有软性电池等新型态的能量储存设备,而且在质量与价格上符合商用标准;最好还要在支持GPS功能的同时,耗电量还能低于现有的解决方案。而上述创新技术并非科幻小说情节,已经在开发中。

对巨量资料的驾驭能力

今日的基础建设,从无线网络营运商到数据中心、以及两者之间的所有节点,不足以乘载当IoT系统成为主流之后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流;这其中牵涉的不只是从各种设备到云端的数据传输管道,还包括在云端进行所有数据处理与储存的技术。

目前的数据中心架构就是没有能力处理那些将被产生、且需要处理的异质性巨量数据;而且别忘了,要让那些大型数据中心运转也面临能源供应上的挑战。

挖掘创新能量来源

这里说的创新将会以多面向的方式来产出;目前的产业领导者将会尽一己之力,不过恐怕也只能在已经有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而创新能量的主要推手将来自睿智的创业家,以及愿意承担风险、尝试新业务与新创新模式的少数产业领导者。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