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我们的平安城市或智能交通建设,关注的多是公安、交通等管理部门的需求,而忽视了作为真正出资方纳税人的真实需求,而在智慧城市的理念里,城市视频监控将衍生出更多可感可触的智慧资讯。譬如通过智能分析城市主要路段的交通流畅或拥堵、以及拥堵时间等路况,为市民的出行提供参考建议;又如透过开放一些非保密性治安监控以及社会面视频资源,为连锁商户、金融等单位提供更全面、精准的人流统计;甚至可以结合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应用,为城市旅游、招商等提供更直观的宣传。
三、4G的应用只是应急
智慧城市的一大特色是无线通讯网络的全覆盖。然而在视频监控领域,无线永远难以作为主流传输介质,哪怕备用都只是一个噱头。任何时候,无线的带宽都不能满足那个时代的视频对带宽的消耗量。无线宽带从1G、2.5G、3G发展到限制的4G,是一个不断被更替的过程。网速的供需矛盾永远不可调和。而光纤的稳定性则比较强,更替周期长。
4G的应用只是应急,不可过度夸大价值。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移动应急车现场指挥是不可替代。4G有它的发挥空间,但不是每一个都采用4G。若果大范围的应用,或将给市民通讯带来不便。因为监控采用的4G传输也是与移动通讯用户实际上是大家抢带宽,他是按照扇区来的,每个扇区可以承载50兆。那这个扇区负责几百米的范围,假设有布设十几个点。50兆用完之后,假如有一个用户在此处通话,可能就会受到一定干扰。
四、智能分析中3D技术的引用
3D是智能分析的最终解决方案。之前接触的3D的概念,从电视看,模拟到高清到3D再到拟真,这类演进模式同样可以移植到视频监控领域。我很赞同一个观点,真正的视频分析,一定需要3D技术做支撑。拌线、越界等行为只有在立体视频图像中做到准确的研判分析。有了3D技术就如足球场有了门线裁判,可以准确的辨别进球是否有效。所以说只有3D应用视频采集,安防监控才谈得上真正的智能分析。
3D技术应用在广电领域逐步推广,一些安防界玩家也在跟进,不过由于其将带来超大带宽流量、存储量,暂时还很难为视频监控用户所接受。就如从现阶段,人们在吃饭还没吃饱的情况下,鸡鸭鱼肉还没得挑。当然,待到高清达到极致,也许就会转像3D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