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认为,今后几年,将是国内隔膜企业大洗牌的时候,作为跨国公司垄断多年,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产品,国内目前已经在技术层面获得了基本的突破,下一步是如何完善技术、控制质量,质量的稳定和技术的提高才是隔膜行业的基石。
目前全国累计投入资金约40亿元,国内涉足隔膜的企业已近接近40家,规划的产能达到8亿平米,已经远远超出2013年全球的实际用量7.5亿平米,而目前我国隔膜的年用量在2.5亿平米,这其中还有1亿多平米被日本的东燃化学、旭化成和美国的Celgard占领,除少数隔膜领头企业在初期取得可观的盈利以外,大部分国产隔膜企业举步维艰。
南洋科技内部人士曾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良品率以及质量的稳定性。在全景网举行2013年度业绩说明会中,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邵雨田曾表示,锂电池隔膜客户已开始小批量使用,成品率还有待提高。新的锂电池隔膜可望于2014年四季度投料试车。
目前国内主要的锂电池隔膜企业沧州明珠隔膜产品主要使用干法单拉工艺,良品率稳定在50%左右,产品进入比亚迪、苏州星恒等动力电池企业供应链,并继续向高端电芯客户拓展业务。据中国电池网报道显示,目前沧州明珠正在对原来的研发试验线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公司将有三条隔膜生产线,产能为3000万平方米。
其他主要的生产商佛塑金辉、格瑞恩和星源材质分别采用湿法、干法双拉和干法单拉三种不同工艺路线。
湖南中锂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陈海生曾告诉记者,湿法工艺生产出来隔膜的厚度、孔隙率、孔的形状等方面相对较好,技术门槛也相对较高,目前国内隔膜以干法工艺为主,国内有企业也已引入湿法工艺,主要企业有星源材质、佛塑科技旗下的金辉高科、沧州明珠等,总体而言尚处于起步期,需要五年左右时间有望走向规模化生产。
锂电池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潇湘证券早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锂电池主要有三大用途:满足消费类电子产品;为电动交通工具提供动力;工业储能使用。
消费类电子需求占锂电池总需求的80%左右。消费类电子对电池需求每年保持15%以上的速度增长。消费电子类,不论从手机领域、还是数码相机,或是个人笔记本都预计呈现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