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了解,国家能源局2014年8G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出台后,业内普遍反应由于收益率低、屋顶难找、融资困难、并网难、备案难以及负荷长期稳定性难以保证,重重困难之下,今年8GW的分布式光伏目标难以完成已是业界共识。对此,国家能源局正在加紧调研,进一步出台政策。“云光伏”在现有的基础上还要外加复杂的调控系统,必然推高成本,那公司又如何能够实现盈利呢?
郑作鹏称,“云光伏”可以对光伏电站进行托管、监控、运维,也可以解决电费的结算和补贴政策的落实等难题,实现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并网和有序管控。
胡明华表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难,但是这会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高分布式光伏的成本,由于收益过低等原因,当前全国首批18个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尚无一个开工,“云光伏”的模式很难有所作为。
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则直言,“云光伏”很可能只是公司跟投资者讲的一个故事。
边玩概念边减持捞钱
公司称,签署框架协议,进军“云光伏”是公司为了从制造业向制造、营运、提供平台服务同步发展的转型,符合公司新能源领域发展的战略规划。然而,记者研读公司历年公告,发现公司此前从未提及进军光伏产业的规划。
万马电缆的主营业务为电力电缆、高分子材料及通信电缆,此前也曾涉及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但是,在2013年公司宣布终止此前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中的“风力发电用特种电缆投资项目”,原因是近年来风力发电行业出现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存在较大风险。可是,众所周知的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风电行业回暖的迹象十分明显,公司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此外,公司的子公司浙江万马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营电动汽车充电设备,2013年半年报显示,其净利亏损246.7万元。除此之外,公司没有其他业务涉及新能源产业,在巨头林立的光伏产业更是无迹可寻。公司此番进军的光伏产业,国内现在有40GW的产能,过剩依然较为严重,相对而言,风电行业较光伏更为稳健,既然此前风电行业产能过剩需要撤出,那为何又介入产能同样过剩的光伏领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