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公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里,新增了103个城市,其中有83个市,20个县,加上2012年的首批90个试点城市,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单从数目上来看,智慧城市确实发展的挺好,可是截至目前,除了多了一顶帽子之外,大多数城市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改变。
其实,智慧城市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东西,当基础设施,通信方式等一系列软硬件技术都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只要稍加引导,城市一定会智慧起来,而不是在物联网的许多基础技术还未成熟或是成本还未得到控制的时候去盲目发展,更没有必要将许多小县城也扣上智慧城市的帽子,空耗资源。
智能交通: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相比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是一个比较务实的项目,它的建设目的直指现在困扰着全国各大城市的问题——交通拥堵。智能交通建设至今,为交通状况的改善确实出过不少力,但也出现过设施形同虚设,甚至被迫停用的问题。
智能交通改善拥堵的主要手段在于联网监测各路段车流,再提前告知于诱导牌上,或是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的时间来疏散交通,这些手段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数据必须全面准确,否则很难得到想要的分析结果。
事实上,目前全国各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基本上都是由几个平行的部门分管,部门之间由于存在一定的竞争及利益冲突,往往不愿意共享自己的数据。武汉的智能交通就曾经因为数据不足导致智能信号灯停用,改为交警执勤,各路段的交通诱导牌也成为了宣传牌和广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