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京翔说,英特尔的“硬实力”无疑将帮助英特尔软件发挥更大的优势。从大数据角度来说,数据渠道是“端到端”的概念。在前端,英特尔的PC业务是强项;后端以数据中心为例,目前有90%以上的服务器是基于英特尔架构的,这使得SSG部门开展软件业务有很好的硬件平台基础。
英特尔大数据并不抗拒非IA的数据来源
很多数据并非仅来自英特尔架构的设备,尤其在智能终端设备上,ARM占据绝大多数的份额,那么由这些设备采集的数据是否还在英特尔大数据范围之内?
何京翔表示,“关于数据采集,英特尔不排除用其他的非IA架构的数据源。包括现在的苹果,前端是基于ARM的iPhone,但是后端都是IA的架构。对数据源来讲,英特尔没有排他性。”另外他补充道,“如果前端是英特尔架构的设备,后端是英特尔数据中心的服务。他们之间从安全性上讲,比其他平台的体验更好;可管理性方面更优,这些方面我们是有成功案例的”。
中国大数据软件技术和应用完全有可能领先全球
英特尔公司数据中心软件部中国区首席技术官苗凯翔在介绍大数据重要软件产品Hadoop发行版的由来时,对中国智慧非常有信心。原因是,Hadoop发行版在中国提前7个月先于全球发布并落地应用,完全依赖于在中国的Hadoop开发团队和中国移动、联通这样的客户需求,催生了Hadoop发行版必须要先于全球在中国发布。
何京翔说:“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中国工程的技术人员,绝对不落后于欧美的开发者,从应用上讲,甚至中国有领先的机会”。
互联网公司其实软硬不离英特尔
众所周知,互联网公司在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极具创新力的软件公司,他们除了采购英特尔的硬件产品外,英特尔软件似乎对其没有吸引力。在阿里等互联网公司切入智慧城市的项目,也许还会与英特尔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