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进电网和新能源发电协调发展
记者:四川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如何?
王抒祥:去年以来,四川省掀起了新能源发电的开发热潮,甚至逐渐呈现出一种过热倾向,如省内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发展的最新目标为2015年达约270万千瓦,较原“十二五”能源规划目标130万千瓦翻番﹔2020年将超过千万千瓦,超过2015年规模的4倍,其中约70%—80%的装机都集中在凉山和攀枝花地区,这将对四川省丰水期水电外送和凉山等局部电网的接纳送出能力造成较大挑战。
同时,新能源发电短期内的大规模接入势必将增加丰水期弃水电量。受1000千伏雅安—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尚未获国家发改委核淮、建设滞后的影响,四川省2012年、2013年丰水期出现了弃水现象,预计2014年、2015年弃水电量都将超过100亿千瓦时。由于国家要求对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因此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势必将挤佔水电发电空间,增加丰水期的弃水电量。据测算,2015年将增加水电弃水电量约17亿千瓦时。
对此,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组织对四川全省太阳能、风能资源情况进行全面普查,统筹考虑水电开发、电网接纳条件等因素,科学制定新能源发电发展规划。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四川省电力公司淮确规划建设配套电网项目﹔另一方面要引导发电企业合理制定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开发布局和时序,尤其是暂缓凉山南部和盐源等地项目建设,为新能源发电的顺利接入和消纳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四川省电力公司为水电送出投资巨大,加之为直购电、留存电量等垫付大量资金,经营受到严重影响。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发展后,须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送出通道,由于其电价较高使得购电成本将大幅增加,如不进行有效疏导,将难以维持大规模电网投资,严重影响四川省电力供应保障。因此,建议出台相关财税支持和电价政策,对新能源送出工程投资和购电成本增量进行有效疏导,为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