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城市站、背景站、区域站统一布局的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客观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到201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建成细颗粒物监测点和国家直管的监测点”。还提出要“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到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要完成区域、省、市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其他省(区、市)、副省级市、省会城市于2015年年底前完成。要做好重污染天气过程的趋势分析,完善会商研判机制,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度,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可见,大气污染信息的客观、准确是一个方面,联网共享和及时发布是另一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的要求,都需要信息网络来支撑实现。
如果说智能交通从城市车辆这一污染源头上遏制了对大气的肆意排放,那么信息网络就可以打造一张巨大的大气质量监测网,让我们能实时监测空气质量,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因此可以说,在这一场持久大气治理行动计划,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可能成为我国绿色发展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