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对此发表评论。
刘澄:很多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但是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智慧城市成果的几乎体会不到,也就是说我们虽然提出来智慧城市目标但是在城市怎么让城市更便捷、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这方面,它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
智慧城市应该是一种数字化城市的升级版,是基于各种信息化手段,比方说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把我们城市的各种资源有序的集约起来,提高我们城市的管理水准、运营效率,总得讲要使我们的城市更有效率,更有活力,它强调的是一种集成性、融合性和协同性。比方说智慧医疗,这个医院治不了,可能通过联网,其他的医院可以帮治或者共同会诊。城市面临很大的交通污染或者交通瘫痪、交通拥堵,那我们能不能通过交通信号的合理调度,交通工具的合理安排,最大程度上改善我们的交通状况,这就是我们智慧交通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地建设智慧城市,存在哪些挑战?
刘澄:我们智慧城市现在有一个重技术轻城市的误区。把智慧城市当做政绩,点缀城市发展的花瓶,而真正落到实处怎么样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怎么样提高效率?怎么样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准这方面研究的比较少。另外另外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忽视了顶层设计,很多的城市在对智慧城市理解尚不深入的情况下各行其是,在顶层设计上相互之间的标准没有,建设的发展路径也不明确,导致可能变成新一轮的盲目投资、乱投资、低效的投资。
如何才能真正的用智慧去建设智慧城市而不是盲目投资?发展智慧城市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刘澄:智慧城市确实能够给城市从本质上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确实各城市投入巨资进行智慧城市的开发,对上市公司而言是一个利好消息,毕竟是上万亿的投资。但是我想怎么样把上万亿的投资变成我们的经济成果,让百姓分享,我想首先每一个城市要对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和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到底要干什么?我要整合哪些资源?第二,由国务院牵头,进行一个城市智慧城市的试点,通过它一个案例成功以后,我们进行全国的推广经验,避免投资的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