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从产业转型的角度来说,中国过去各行各业都是以高能耗、高污染的模式在发展产业,未来这种产业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而智慧产业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四是从体制机制的角度来说,智慧城市涉及众多领域的部门,也涉及投融资规划。
破除“信息孤岛”
杨德海说,现在城市问题的解决,不再是单一的问题,比如空气的污染,它不仅是气象局的问题;水的污染,也不仅仅是水利部门的问题;城市问题甚至于包括投融资方面的问题,后期的管理和运营,应该从整体来入手开展工作。城市要“提升智慧”,首先用信息技术,其次要用国家的一些政策和目标,解决城市的发展难题,解决城市的动力问题,包括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问题,最终使我国的城市发展走科学化、可持续性、良性的发展路径。
杨德海说,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难点,是通过信息共享、系统共生来消除部门“信息孤岛”和利益壁垒。目前,城市有多套视频探头系统,城管的有一套,治安的有一套,交通的有一套,但相互是不连通的,也不共享,既然是智慧城市,就要考虑资源的整合共享。智慧城市不能单从技术谈起,它本质应该是一个体制机制的问题,它要求城镇发展要进行深度的改革,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
业内人士指出,智慧城市的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单项的应用,需要统筹整个城市的信息资源。在建设过程中要考虑整体的规划,包括一些投融资资源的匹配、建设过程中项目的管理和运营、信息服务,行政权力要下放,允许民间资金和力量注入。
北京超图软件公司总架构师王尔琪说,现在许多城市规划还是保密的,这和国外不一样。我们现在讲智慧城市,有必要呼吁一下,应该把规划内容公开,要让市民参与到城市的规划中去。市长不可能了解到方方面面,不可能了解到基层市民最关心的问题,让各个方面的人都参与进来,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好地适应他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