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惠民“城市脉搏”将改变生活
智慧城市的数据网,像是跳动着的“脉搏”,与每个市民相连。“平安城市可以对重要路段人、车、物的行为进行监测;智慧安保可以对园区、商圈进行自动监测;统一公共管理平台可实现‘全民城管’;腕式、穿戴式传感器能实现居家养老;健康平台能长期监测病人的健康状况等。”来自广东的金鹏电子信息机器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曹志雷对记者说,正考虑进军安徽市场,在城市管理方面,打造智慧城市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在民生服务方面,打造智慧民生服务平台。目前其在上海、武汉等地采用和政府联合投资运营的方式进行前期试点,已初见成效。
“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要以提升城市化水平为目标,另一方面还要惠民。”阜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阜阳已初步探索出以市场化运作手段建设民生类项目的模式,智慧交通项目现已完成一期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公交电子站牌、出租汽车管理与服务平台规划方案已完成可研。另外,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社区服务等一批民生类项目正在积极洽谈。
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智能传感、通信、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结合,将可以实现对一切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使建设“智慧城市”从技术上成为可能。
省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我省初步计划用三五年时间建成一批示范中心,在智慧城市关键领域取得技术性突破,并计划与中科院电子所联手,合力建设安徽省智慧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全省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在合肥建设绿色云计算政务数据中心和服务平台,提高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吴晓明表示,近期在合肥、芜湖两地率先开通的4G网络,提供“信息高速公路”,将进一步提升我省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备。
建设智慧城市任重道远挑战重重
“城市智慧化的目的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牵引,通过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实现城市管理到城市经营的进化。实现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市民创造文化,赋予城市以智慧和灵魂。”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台宪青说,城市基础设施、时空地理、公共服务等的数字化、信息化是城市智慧化的起点和基础,但当前城市智慧化才刚刚起步,大多处于网络化和数字化阶段。
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总工程师王建平认为,从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来看,发展思路正在摸索阶段,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存在顶层设计缺位、缺乏统筹规划、协同推进,重复建设、技术标准服务规范缺失,建设模式单一、商业模式缺乏创新、产业带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科学规划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做好顶层设计至关重要。提出要打造“创新、优美、和谐、幸福”型智慧城市的芜湖,将当前最迫切的任务简称为“1336工程”,即建设一个市政务云计算中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应用示范三大工程,建立智慧城市信息运营服务等三大体系,以及服务外包产业、现代化物流地等六大基地。
在国家出台意见的基础上,省有关部门人士透露,我省也将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到2017年在全省营造出创新可持续的智慧城市发展环境,构建高速泛在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形成信息资源聚合高效和安全共享的智慧城市公共平台,打造一批成熟融合的智慧城市管理及民生服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