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那年,他辍学摆了修鞋摊。大冬天,塑料鞋底冻得硬邦邦,锥子一滑扎穿了手指头痛得钻心。父亲赶来把带倒钩的锥子一下拔出,用修鞋绳把伤口一扎,他含着眼泪继续修鞋。
父亲每天对他考核赚多少钱。晚上回家数完钱,还要分析这一天为什么多赚了、为什么赚得少。如此用心,他成了整条街上鞋匠里的“首富”。
后来,鞋摊多了一种客人。他们鞋子磨得快,包破得快,付钱也爽快。他们都是供销员,靠一双脚,在柳市和全国各地的国营工厂之间不停地跑。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柳市街头,他缝补的每双鞋子,都是匆匆追赶财富的脚步。
温州柳市,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祥地。
初中没念完的南存辉,是从这所令他看不懂的“柳市商学院”毕业的。
“财迷”?还是“才迷”?
柳市街头标语变幻不定的时候,南存辉放下修鞋机,在后街拼租了半个柜台,自产自销,做最简单的按钮开关。
柳市人做开关,一没技术二没资源。因为柳市的产品,全国各地事故频发,钢厂塔吊卡在半空,煤矿瓦斯爆炸,还有工人触电致残。听说国家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他去上海人民电器厂请退休老师傅做指导。上海到温州坐车要16个小时,谁也不肯来。他天天跟在老师傅屁股后头,晚上就睡他们家地板。师傅感动了,工程师们来了,白天技术指导,晚上就在工作室搭地铺。
1990年,国务院罕见地针对柳市一个镇发文,整顿低压电器行业。南存辉的企业却成了扶持对象。
刚开始创业没钱,他是用做鞋匠攒下的信用赊来零件起家。后来,他说服几名亲戚出钱入股。工厂做大了,他寻思着不能再做家族企业。这回,他又劝说老股东,把股权让给有知识、懂技术的员工。
到了2010年正泰上市,南氏家族的股份下降到40%,他自己20%多,自然人股东却有150个。上市那天,一下子诞生40多个千万级的“知本富翁”。
正泰承建的杭州火车东站太阳能屋顶电站,是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光伏发电站之一。不过,正泰当年引进技术人才发展太阳能,一开始股东们怕亏钱、影响分红,不同意。他跟股东们说,要钱有什么用?你们分了红,回去也是存在银行里。我告诉你们,存钱不如存技术,存技术不如存人才。
其实,上世纪80年代在柳市这个突然暴发的小镇,南存辉也“土豪”过,脖子上戴很粗的金项链。
十多年前,南怀瑾还时常在公开场合说他“财迷一个”,“赚那么多钱干什么”。
财迷是玩笑话,要他学习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