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自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业内称为“五号文”)以来,电改启动已经10年有余,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此次电改自厂网分离后,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5大发电集团和4家辅业集团,但其他方面的内容基本没有多大进展。
2011年,按照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主辅分离”方案,将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省级电网和区域电网企业所属的勘测设计、火电施工、水电施工和修造企业等辅业单位剥离建制,与4家中央电力设计施工企业重组为两家新公司。
另外,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市、天津市和山西省等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公司所属辅业单位和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以及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重新组建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交十八届三中全会的“383”改革方案再次提到:引入大用户直购电,建立实时竞争发电市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行大用户直购电,建立实时竞争发电市场,开展“竞价上网”,形成以双边合同市场为主、实时竞争市场为辅的竞争性电力市场。推进电价形成机制改革,上网电价由发电市场竞争或发电企业与大用户双边合同确定;输配电价实行政府管制,形成直接反映电网企业效率的独立输配电价;居民和中小工商业销售电价仍实行政府指导价。率先实现输配业务的财务分开,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输配完全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