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建设
住建部先后于今年1月和8月公布了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至此累计试点城市达到193个。与此同时,科技部又在10月份将20个城市纳入试点名单。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也在推进相关工作。
“目前的试点过多过泛。”黄顺江告诉记者,当下试点的盲点过多,乱试只会导致重复建设,费人费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最后能有一两个成功就不错了。”
对此,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李来来有着同样的认识。她认为,开展试点研究然后推广的路线是对的,但应考虑如何把工作做扎实,要有明确的指标设定。
记者在住建部和科技部公布的试点名单中发现,陕西杨凌示范区、太原市、无锡市和武汉市四个地区均在其中。
黄顺江认为,对于这些城市来说,“政出多门”的局面会严重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各个部门互相封闭,导致相互通融的程度低,这已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最大制约。”
“现在还仅是公布试点,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指导政策。”邬贺铨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据邬贺铨介绍,我国正在进行的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上集中在物质层面。重物质、看投入,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误区。“智慧城市不单是基础设施升级的问题,重要的是管理要跟上。”
稳步推进
尽管智慧城市的建设存在众多问题,但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专家们依然有着很大的期待。他们认为智慧城市是个长远目标,要加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稳步前进,不宜过急。
邬贺铨表示,智慧城市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体系,各部门应联合起来,做到信息共享,尽快建立智慧城市的全国标准,如智慧交通、环保等。
黄顺江则强调了预研的重要性。他认为,应有目标地选择典型试点地区,给予相关的辅助和专家配备,逐渐摸索经验进而推广。在黄顺江看来,“30个试点最好。”
也有专家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要考虑到每个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多次向记者强调,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统一规划下,考虑到每个城市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智慧城市的关键在于要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到智慧的存在。”邬贺铨认为,不管是不是智慧城市,关键是扎扎实实去做,而不是搞形式,要采取实际行动解决老百姓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