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租赁不敌夜租日租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初期,消费者对车辆性能、电池可靠性、使用便捷性顾虑较多,租赁模式成为提升公众认知度的重要手段。而分时租赁的推出,能最大程度实现汽车共享,发挥纯电动汽车零排放、无污染的优势。不过,从理工大的试点情况看,分时租赁接受程度并不高。
“开业初期有几单分时租赁的业务,后来就都是夜租或日租居多。”张宗强分析,网点太少是分时租赁暂时不太受欢迎的原因,因为2小时内必须回到门店还车,一旦遭遇拥堵可能都来不及。如果租车网点在主城区完成基本布局,形成像公租自行车那样的网络,车主到达目的地后直接到就近的网点还车,分时租赁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对刘鹏这样的电动车租赁尝鲜者来说,最大的担忧就是充电不方便。“其实开起来跟传统汽车没什么两样,还特别安静。就是续航里程太短,老担心电耗完趴在路上。”
E150纯电动车正常续航里程110公里,如果冬天开暖风续航里程会降至八九十公里。在理工大投放的分时租赁车型电池容量略有调低,续航里程更短。业内人士建议,纯电动汽车租赁可以借鉴公租自行车的模式,政府牵头分区域搭建网点,逐渐覆盖主城区。这些租赁网点可以在主要商业区大型停车场内布设,既方便租车的人还车,也面向公众提供快速充电服务。
新闻延伸
新能源汽车 推广有点冷
虽然北京大气治理的紧迫任务要求新能源汽车加大示范运营规模,但眼下配套措施的跟进却明显滞后。
根据2011年公布的《北京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的通知》,2012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万辆,建设航天桥、小营、四惠、马家楼等充换电站,100座专供私人使用的快速充电站、3.6万个慢速充电桩,以及2座电池回收处理站。
不过,最新数据显示,新能源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如人意,迄今建成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65座,主要服务远郊区县,纯电动车在城区的示范运营则艰难推进,面向公众开放的充电桩几乎难寻踪影。
另外,纯电动汽车租赁的号牌资源如何解决悬而未决。神州、一嗨等网络发达的汽车租赁巨头,仍对在北京开展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徘徊观望,先行探路的易卡租车则深感推广之路的艰难。目前,北京理工大学租赁点出租率仅50%至60%,清华科技园的租赁点因为新车牌照未及时走完流程,已经暂时中断运营,得等车辆到位后才能重新启动。
“新能源汽车推广将主要依赖于私人购买。”北汽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张青平属于乐观派,他预测十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有望达到20%,但这需要鼓励私人购买的政策扶持。目前,国家新能源补贴新政已经出台,但北京的补贴细则还未公布,纯电动汽车摇号政策也未确定,私人购买潜力暂时无法释放。
在大兴采育,北汽新能源公司已经建成年产2万辆的纯电动汽车生产能力,但这几年订单太少始终无法大批量生产,目前厂区每天生产量仅为20辆左右。张青平透露,环保治理的重压下,北京新能源汽车推广明年有望迎来井喷,初步计划示范运营规模达到2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