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透明的城市管理
地上的井盖坏了、公园的长凳歪了,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会选择置之不理,因为很少有人知道究竟是谁负责管理维修这些公共设施。而在桑坦德,遇到这样的情况,市民只需打开手机App,对着需要维修的公共设施拍照,然后按发送键,这张照片以及拍照地点等详细的GPS数据就会上传到政府的网站。随后,政府的计算机会把这份信息转达到相关的技术部门和负责修缮的行政部门。
伊尼戈告诉记者,除了发送报告人是匿名的,其他一切信息都会在第一时间公开,什么时候上传的照片,什么时候转达到相关部门,什么时候进行修缮,以及修理的结果都会清清楚楚地让每个人看到,大家还可以随时对修理的进展和结果进行评价。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市政人员的工作效率,过去两三个星期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往往三四天就可以解决。
智能城市系统除了被动接受信息,还能够主动处理一些事务,比如检查路灯故障、监测噪音,测量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伊尼戈举例说,过去桑坦德有专人在夜间巡逻,巡查路灯照明情况。自从建设了智能城市系统,哪里的路灯坏了,计算机就会自动通知市政部门。该系统还可以自动根据需要调节路灯亮度,当街上空无一人时,灯光就会变暗,有人通过时就会自动变亮。伊尼戈自豪地说,仅此一项就节约不少能源,减少了碳排放。
此外,桑坦德的公园绿地基本都是自动灌溉,计算机实时监测绿地的湿度信息,当感应到绿地湿度不够时,灌溉系统就会自动启动。这种按需浇水的做法,不仅比以前定时浇水节省了人力和水资源,还更加符合植物的生长规律。
更科学的城市运营
听了伊尼戈的介绍,领略了“智慧城市”的精彩,很多人都会好奇它究竟依靠什么传递数据?“传感器,成千上万个传感器。”伊尼戈说,有的传感器隐藏在小盒子中,被安装在路灯、电线杆和建筑物墙壁上,有的被埋在草坪、绿地,以及停车场的水泥地下,还有的装在公交车、警车、出租车上。这些传感器随时收集信息,并将它们可以测量到的一切数据,包括光线、压力、温度、湿度,甚至车辆和行人的动作等传输到一个大的中央计算机终端设备,然后经过“计算”再发出相应指令。
据介绍,目前桑坦德市中心已经安装了近1万个传感器,覆盖面积约为6千平方米。为了让记者更明确安装传感器的密度,伊尼戈举例说桑坦德一个1万平方米的公园中,共放置了25个传感器,平均1个传感器覆盖400平方米,基本就可以满足数据传递需求。其实,不止这些,据说桑坦德的居民甚至还可以自愿选择成为“人体传感器”,他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在带有GPS功能的手机上下载一个特殊的App。
如此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市政府是否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伊尼戈告诉记者,除了欧盟给予的经费,其他大部分费用都来自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市政府的独立出资很少。他介绍,桑坦德市与日本NEC、美国微软等大企业都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企业通过制作传感器、研发程序等支持桑坦德的城市建设,而桑坦德支持他们进行一系列科技实验,与此同时会通过各种扶持政策为企业在当地投资提供便利。伊尼戈说:“政府的财力总是有限的,关键是要通过科学的运营,找到政府与企业双赢的利益点,这样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