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多类型分布式电源安全高效接入与控制难题,满足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需求。为实现数量大、类型多的分布式间歇性电源并网及安全高效运行,亟须解决分布式电源有序接入、协调控制和能量优化管理的问题。通过研究高精度天气预报技术,提升分布式电源发电预测的精度,研究储能和主动配电网技术,完善对分布式发电和电动汽车等需求侧资源的调控技术手段,破解分布式电源安全高效接入与控制难题,实现分布式能源高效利用,促进中国分布式电源的发展。
研究“分布自治、集中协调”的调度运行控制技术,构建自适应安全智能防御体系。随着“发、输、变、配、用”各个环节智能化水平的逐渐提升,作为智能电网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如何在各环节智能的基础上通过调度运行控制实现电力系统整体的智能运转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通过研究“源—网—荷”自律协同的电网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技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新一代智能调度技术、交直流混合电网的广域协调稳定控制技术等,在33个省级及以上调度中心全面建成互联互动的能量管理系统,实现电网调度与运行控制的一体化,提高电网应对灾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驾驭大电网的能力。
研究电力消费和能源效率提升技术,提高电网和终端用户能源利用效率。服务于电力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提高用电服务质量和用电能效,支持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提高电网和终端用户能源利用效率。亟须开展终端用户用能服务相关技术研发,伴随着充电速度更快、寿命更久、续航里程更长的车载电源的不断出现,需要重点探索高效、灵活的充换电网络建设模式、运营模式,支持国家“十二五”时期“50万辆”发展目标。需要重点研究负荷侧可调度资源的优化控制技术,针对近年负荷组成结构的变化,不断改进负荷建模思路和方法,提高负荷建模的准确性,如建立电动汽车及其动力电池等作为可调度资源的负荷模型。同时,需要研究建设高级量测体系(AMI),在2015年覆盖3.4亿用户,实现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信息交互,帮助用户根据电网的运行状态对自身的用电行为进行调整以实现削峰填谷,减小电网峰谷差。
研究电力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促进电力流、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深度融合。电力流、信息流与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是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电力信息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及智能处理技术亟待突破。需要通过开展电力信息统一建模技术、电力专用新型传感技术、电力物联网技术、海量数据云处理技术和基础服务云平台技术研究,打破环节间、系统应用间资源壁垒,实现电力物理本体的深度感知和电力业务的跨域协同,实现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电网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持续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是各国电网建设与运营企业共同的目标,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国情、经济发展特点不同,智能电网建设也有着各自的特色,这也有助于国际间合作与互补。
中国面临着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电动汽车快速发展,调控峰谷差的能力较弱等问题,智能电网建设是重要的解决途径。国家电网公司期待与世界电力同行开展更加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究与应用、标准制定等工作,推进智能电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