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至青海玉树地震、今年的芦山地震、甘肃定西地震,这5年间电网震害情况如何?
代泽兵:地震灾害的一大显著特征就是对电网系统的破坏,并由此引发的停电、停水、停产、火灾、通信中断、救援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相关国家将电网工程归入生命线工程范畴,要求其具备更高的抗震能力。不过我国电网设施的抗震问题直到最近几年才得到一些关注,但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常规建筑结构的抗震,也不及公路桥梁、水工结构、输油管线等行业,这主要与电力工业大规模发展的时间不长有关,相关研究工作滞后,相关规范不完善,相关试验方法也不尽合理。
尽管我国也是地震多发国家,但我国关于电网抗震的规范要求也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智利等地震多发国家,一方面是设防水平偏低,导致设备的实际抗震能力偏低,另一方面规范只给出了原则性建议,可操作性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电压等级的提高、设计方案的优化、设备类型的改进,每一次地震灾害都为电网抗震技术的改进、设计规范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记者:我国目前是否有已经投入使用的电网设备抗震项目,效果如何?据我所知,国家电网公司在四川巴塘500千伏变电站等3个站所进行了变电站抗震技术集成应用试点,可否向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情况。
代泽兵: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所研发的电网减隔震技术已分别在四川下孟、甘肃临江、云南清水海等新建变电站工程得到了成功应用,其中四川下孟变电站投运三年多来已经经受了30余次4级以上的地震考验而未见任何损坏。
由于四川省内地震断裂带分布密集、高烈度区域分布广泛、强震及其余震频发,且四川也是电力资源大省,一旦电网受到地震损害,不仅给本省的生产、生活、救援等带来严重影响,还会给受电省份带来影响。
考虑到减隔震技术的优越性以及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重量轻、延展性好等有利于抗震的特点,两者都能够显著提高应用对象的抗震能力,但在电力行业特别是针对电网设备的应用上,还属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其对电气设备的适用性、明确相关性能指标要求,规范相关设计方法等等。
国家电网公司选取了巴塘500千伏变电工程、大邑沙渠110千伏变电工程和甘孜色达110千伏变电工程等三项工程作为以上技术的试点应用工程,为推动复合材料、减隔震装置等新技术应用打下了基础,并采取在线监测手段为今后继续深入了解变电站地震反应进而提出应对措施提供基础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