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公开,评分保密
中石油并未采用“最低价中标”。尽管招标采用公开形式,但更关键的评分过程则全程保密。
中缆在线市场总监仲杰对南方周末记者透露,由于竞争主体众多,产能过剩,在电缆招标中,超过80%的企业均采用了“最低价中标”手法。所谓“致命低价”竞标,是指公司以低于产品原材料价格的超低价格竞标行为。
国内电缆行业龙头企业远东电缆董事长蒋锡培曾感慨,行业内目前生产的电缆质量还不如二十年之前。在“最低价中标”泥沼中挣扎的电缆企业,“基本上就是赚加工费,盈利性特别差。遇到铜价向下,存货减值压力非常大。”安信证券有色行业分析师齐丁表示。
“没有一个企业不想多拿订单、多争取市场份额,而为了拿到订单,一些企业竞相压价。”仲杰说。而对于采购方而言,低于成本价提供的电缆只能以次充好。
不过,为了保障产品质量,远东电缆内部人士亦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大型的央企各自都有在招投标法基础上的相关招投标制度,基本可以确定在央企很少是“最低价中标”。
2009年3月,中石油开始改革全系统的招标采购,按照“集中采购、分散操作”的原则,集团公司由总部管理的25大类一级物资将采取授权集中采购的形式。
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中石油一级采购物资授权集中采购实施办法》显示,授权集中采购,是指集团公司物资采购管理部代表集团公司对一级采购物资,授权专业公司或所属企业组织完成集中采购招标或谈判,确定供应商和采购价格等工作。
以阀门类产品为例,授权小组由大庆油田领衔。电缆集中采购管理小组单位为新疆油田,成员单位包括大庆油田、长庆油田、大港油田、兰州石化、兰州炼化。
根据电缆集中采购管理小组制定的规则,电缆采购价格上,通过电缆-沪铜期货价格联动。这也意味着,中石油并未采用“最低价中标”。明星电缆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了38.20%。中石油的招投标机制,保证了其供应商的利润。
除了价格,电缆集中采购管理小组更重要的职责是遴选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
根据中石油相关要求,“整体一级物资核心供应商控制在1000家左右,20%供应商实现80%采购量并与重要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招标的第一步,中石油在能源一号网站上发布公开招标信息,“当初去投标的企业大概在100家左右。”一位中石油人士称。
电缆集中采购管理小组最终确定的战略合作伙伴为27家。一位参与竞标的人士称,“招标会上明确提出了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招标原则,将质量放在价格前面,且资质技术评分权重大于商务评分权重。”南方周末记者从中石油的一本内部刊物上看到,资质技术评分权重70%,商务评分权重30%。所谓商务评分,主要是指价格,资质技术则是技术力量、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
根据得分,供应商被列为甲、乙两个等级。而只有甲级才能进入战略合作伙伴。
“程序上设计得没问题,但是评分的过程都是保密的。”上述人士说。
尽管招标采用公开形式,但更关键的评分过程则全程保密。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电缆集中采购小组的专家,除部分来自如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单位,其余均为各油田的代表。
更激烈的博弈在入选27名战略合作伙伴之间展开。
“就像皇帝选美,27位都是后宫的嫔妃,但是最终能和皇帝厮守的,也只有那么几位。”上述参与中石油投标的人士还表示,战略合作伙伴获得的采购量相差巨大,“有的数亿,有的只有几十万。这就需要靠你自己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