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3-D结构晶体管首次问世 推翻摩尔定律将到尽头的判断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3/8/27 9:43:33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3-D结构的晶体管首次问世。该公司推出的三栅极(Tri-Gate)3-D晶体管设计成功实现了22纳米制程技术的突破,从而推翻了摩尔定律即将走到尽头的判断。

据英特尔技术与制造事业部亚洲区发言人柯必杰介绍,这款3-D三栅极晶体管代表着从2-D平面晶体管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同时也为摩尔定律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表示,要在22纳米制程时代延续摩尔定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通过采用3-D结构,英特尔终于在这项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对于22纳米三栅极晶体管的大小,他举了两个形象的例子:一个针头上就可以容纳超过1亿个22纳米三栅极晶体管;而要想用肉眼看到它,人们必须把一块芯片放大到比房子还大。

对于这项成果,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摩尔定律的提出者戈登˙摩尔的评价是:“在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已经看到晶体管尺寸缩小所面临的极限。今天这种在基本结构层面上的改变,是一种真正革命性的突破,它能够让摩尔定律以及创新的历史步伐继续保持活力。”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看到,与3-D三栅极晶体管相比,传统“扁平”的2-D平面栅极被从硅基体垂直竖起的3-D硅鳍状物所代替。鳍状物的每一面都安装了一个栅极,而不是像2-D平面晶体管那样,只在顶部有一个栅极。更多的控制可以使晶体管在“开”的状态下让尽可能多的电流通过,而在“关”的状态下尽可能让电流接近零,同时还能在两种状态之间迅速切换。

据悉,与之前的32纳米平面晶体管相比,22纳米3-D三栅极晶体管在低电压下可将性能提高37%,在相同性能的情况下电量消耗将减少50%,而其造价仅提高2%~3%。

当天,英特尔还向记者展示了全球首个研发代号为Ivy Bridge的22纳米微处理器。这款处理器的适用范围可小到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式设备,大到台式机、服务器等大型设备。据悉,基于Ivy Bridge的英特尔酷睿系列处理器将是首批采用3-D三栅极晶体管进行批量生产的芯片。Ivy Bridge预计将在年底前投入批量生产。

柯必杰还向记者透露,下一步英特尔将着力突破14纳米制程技术,届时,有可能继续采用3-D结构的设计,也有可能再度进行革命性的创新。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