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器的组成方式
常见的超级电容器有三种组成方式:串联方式、并联方式和串并混联方式。串联方式的超级电容器组件:由于超级电容器的单体工作电压不高,不能覆盖应用工况的电压需求范围,需要将多个单体串联来满足应用工况的电压要求,但因单体电容器之间的固有差异,作用在串联组件上的总电压并不能均衡地分配给不同的电容器,它会导致电压分配的不对称。
并联方式的超级电容:以并联方式建构的超级电容器组件可以输出或接受很大的电流。在充电过程中,由串联充电电阻保证单体之间的电压分布,但超级电容器本身固有的充电电阻是一个动态的量,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使得调整电阻变化的控制电路极其复杂,难以实现逐点控制;在放电过程中,控制放电电阻,可获得很高的输出功率,但为了避免放电电流过大,保证许可的输出功率,要适当控制组件的贮能量。
串并混联的超级电容器组件:结合串联和并联方式的优点,避免两种方式各自不足。每个电容器均指定一电阻控制其充电过程的电压。故在本文所述的起重机新
型混合动力系统中,所用超级电容的组合方式采用串联和并联混合的连接组成方式。
超级电容器在微电网中的应用
微电网由微电源、负荷、储能以及能量管理器等组成。储能在微电网中发生作用的形式有:接在微电源的直流母线上、包含重要负荷的馈线上或者微电网的交流母线上。其中,前两种可称为分布式储能,最后一种叫做中央储能。
当并网运行时,微电网内的功率波动由大电网进行平衡,此时储能处于充电备用状态。当微电网由并网运行切换到孤网运行时,中央储能立即启动,弥补功率缺额。微电网孤网运行时负荷的波动或者微电源的波动则可以由中央储能或者分布式储能平衡。其中,微电源的功率波动有两种平衡方式,将分布式储能和需要储能的微电源并联接在某馈线上,或者将储能直接接入该微电源的直流母线上。
智能电网技术专题
1.提供短时供电
微电网存在两种典型的运行模式:正常情况下,微电网与常规配电网并网运行,称为并网运行模式;当检测到电网故障或电能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微电网将及时与电网断开从而独立运行,称为孤网运行模式。微电网往往需要从常规配电网中吸收部分有功功率,因而微电网在从并网模式向孤网模式转换时,会有功率缺额,安装储能设备有助于两种模式的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