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新思维
近年来,大数据已成为IT 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主要包括社交媒体产生的数据,音频、视频、图像数据和来自物联网的数据。与商业交易等生成的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具有海量、快速、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规模呈指数级增长,给数据的采集、存储、组织、查询和管理都带来许多挑战。网络的建设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我们的信息量每天都在不断增加,在越发方便截取信息的同时也让人思考这些数据到底多少有用、多少没用又或者重复了?如果对数据的管理不到位、信息泛滥成灾反而弊大于利,可以看到未来大数据的平台梳理依然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012 年2 月29 日,纽约市通过了《开放数据法案》,3 月7 日由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签署后正式生效,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将政府数据大规模开放纳入立法。根据开放数据法案,到2018 年,除了涉及安全和隐私的数据之外,纽约市政府及其分支机构所拥有的数据都必须实现对公众开放。而且规定,使用这些数据不需要经过任何注册、审批程序,数据的使用也不受限制。可以看到在最推崇大数据时代的美国也认为更加公开透明的数据共享是未来趋势。事实上只有这样,数据价值才能更多的被挖掘,更多的技术才能被应用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上去。
此外,智慧城市虽然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不是简单的房地产市场开放过程。近几年来,一些打着“低碳地产”、“智能建筑” 概念的地产不断出现,对于某些房地产商来讲, 只考虑到直接市场利益,利用智慧城市概念大规模圈地“造城”,将智慧城市当做其“拿地模式” 与市场扩张的工具,从这个方面来讲,地方政府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的地方政府也有可能会因为政绩驱动,将智慧城市的建设“大跃进”。这就需要各地政府提高警备,避免“落入俗套”,将一个能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技术平台变异成传统的土地财政项目。
现在对于智慧城市的概念还懵懂的我们,正在拥抱大数据时代,这个时代将带领我们走入怎样一个未来,我们正慢慢感受到它所积聚的能量。怎样存储大量数据,解读数据并合理地应用它们,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必须认识到,在共同编织一个更加便捷美好未来的同时,要谨防跌入固化思维的旧网,否则用力过猛恐怕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