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TCO是数据中心生命周期的全方位考量,从前期的设计和规划的角度,考虑数据中心的发展策略跟整个IT发展策略、业务发展策略,是不是能保证一致。另外,数据中心的构建有没有足够的灵活性满足未来业务的发展需要。另外,对整个数据中心的实际运营,是不是了如指掌。不是越便宜越好,而是确保拥有集成的、系统化的,保证各个子系统之间能够协调一致的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需要能够对各个子系统的运营成本有清晰的了解,这样的话才能确保有一个比较合理的TCO,从而确保数据中心拥有一个更高的性价比,给客户提供的服务有更高的性价比。”谢卫刚说。
“经过我们统计发现,中国数据中心的建设还处于重基建,重设备,轻规划,疏管理阶段,在实际规划,运营和管理方面存在经验不足。因此数据中心建设,做好规划很关键。”谢卫刚说。
第一步是根据业务需求确定相关IT需求。这一步的完成输出5个重要结果或者说参数:功率容量及密度,预算范围,扩展计划,关键性指标,以及总体效率,同时需要业务部门和IT管理人员的全面参与。
第二步强调的是系统概念的展开,包括场地的选择,参考设计的选择,和建筑平面布局的设计,这一部分除了需要业务和IT的参与外,还需要设施基建管理人员的参与。
第三步则确定用户的倾向性选择以及约束条件,也就是确定场地条件的限制,项目管理及周期的限制,IT设备的限制条件同时确定数据中心的必需及可选的特征,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这部分除了要求相应的管理人员参与外,需要设施的运营人员和IT实际操作及运营人员的参与。
第四步产生相应系统指标说明文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招标书等文件,通常是指在系统设计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则,这一步骤需要设施及IT的运营人员参与的同时,也需要项目执行人员的参与。
第五步则根据指标书制定详细的工程建设计划,包括产生详细的设计以定义在数据中心内安装什么样的物理设备,主要由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工程公司的共同参与。